沈一贯、王一鹗、申时行这新九卿中的三位,也是久经考验的封建战士,大明皇帝春秋鼎盛,他们不敢也不会制造什么幺蛾子,恶心大明皇帝。
这里面最特殊的就是王一鹗了,王一鹗作为徐阶的弟子,本来新九卿没他什么事儿,但他在杨巍案中,表现十分良好,杨巍不是没有尝试勾连王一鹗,但王一鹗太忙了,他那段时间忙着海带、盐场扩产,事发之后,王一鹗才明白了杨巍的书信里,话中有话。
朱翊钧翻动着手中的奏疏,对着朝臣们说道:“王一鹗不太想回朝,说自己德薄功浅,打算在山东巡抚的位子上干到致仕,他说,他要山东富起来。”
王一鹗不愿意回京,他觉得自己这个徐阶弟子的背景,在京师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了也没人听,也没人理,结党都没人愿意跟他结党,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在山东,给山东百姓做点实事。
在山东,王一鹗能种海带、建盐场,真正让山东百姓富起来,山东百姓吃了太多孔府的苦,这兖州孔府倒了,山东百姓才终于探出了水面,重重的喘了一口气。
用王一鹗的话说,山东这个自然禀赋,有山有水有耕地,能出响马这种全国有名的土匪,实在是令人太震惊了。
“那也由不得他。”张居正平静的说道:“朝廷有需要,让他回就得回。”
“那就催促他上京吧。”朱翊钧做了最后的批示,重大人事任命,廷议已经通过,个人的意愿,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松江巡抚兹事体大,朕以为让应天巡抚李乐前往松江府任事,让王希元前往应天巡抚为宜。”朱翊钧看着群臣说道了最后的人事任命,松江巡抚。
申时行离开后,朱翊钧仍然准备把松江府交给张党,算是一种十分明确的态度。
“陛下,臣推荐杨博的儿子杨俊民。”张居正俯首说道,杨博儿子杨俊民在松江府做知府,已经数年之久,从无差错,申时行走了,递补才合规矩。
“陛下,臣以为杨俊民可以到河南再历练一番。”王崇古立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杨俊民不合适,他还不如姚光启。”
王崇古立刻表达了自己的反对,因为杨俊民是他的女婿。
要是他女婿做了松江巡抚,对他们王家不是什么好事,猪最怕的就是胖,越胖死的越快,工党再加上松江府这个开海的桥头堡,怕是又要有些蠢货,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了。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不喜欢杨博。”
杨博是个大明白,他什么都知道,他看人也奇准无比,但他做的事不光明也不磊落,朱翊钧不喜欢杨博他,他不止一次说过,当然也就是不喜欢而已,杨博该有的谥号,官葬、加官,死后的殊荣一样没少。
那事情,就非常简单而且清晰了,让李乐代替申时行为松江巡抚,申时行回京做九卿。
“先生,让杨俊民到京师来,朕看看他的能耐,顺天府丞这个活儿,可不好干,他若是能做好,朕就重用他,是不是循吏,放到火架上烤一烤就知道了。”朱翊钧想了想,给了杨俊民一个机会,而不是完全否定。
顺天府府丞这个职位,放上去试一试,如果是循吏,就重用,如果不好用,就让杨俊民安稳领着父亲的遗泽做个富家翁,不要再进入官场了。
这地方不适合他,皇帝不喜欢他,他自己还没有太多的才能,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臣遵旨。”张居正俯首领命,松江府自从设立之后,一直在张党的手中,尤其是最近,更是成为了首辅的试金石,这个位置也该让别家坐坐,自己吃独食,吃的多了,容易招人恨,但陛下显然不这么认为。
陛下还是把这块肥流油的地方,留给了张党。
张党和帝党,其实没什么区别,张党的人很清楚,张居正没有政治继承人,熊廷弼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不可能继承衣钵,张党这一摊子,本质上是帝党,是张居正给皇帝培养的辅佐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