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章四大总督府,日后不必如此奢靡,天高水长,唯恐有失,诸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属实不易,若有失期君臣两难,就上一份贺表就是,心意朕都知道了。”朱翊钧看完了四大总督府的贺礼,下了道不必送贺寿礼的圣旨。
理由有三:怕丢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船翻了如何是好?
而且各总督府筚路蓝缕,能把自己照顾好,已经是很难的事儿了;
最后则是失期君臣两误,这老天爷可不管他朱翊钧过不过生日,风乱了,一耽误几个月的时间都有可能。
主要是有点浪费,十六万银的万寿盘,可以修二十里驰道;一千斤的金盘,可以发三十万贯的宝钞;十二万斤的铜,可以铸造九十六万贯钱,供给数十万户使用。
这都做成贺礼,就不太方便熔铸,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陛下圣明。”张居正领着群臣出班,俯首齐声山呼海喝。
几个总督府其实早就猜到了,万历十七年的万寿圣节,可能是唯一一次,向陛下献如此贵重豪奢的贺寿礼了,日后都会明令禁止。
尚节俭的陛下一定会下旨不得奢靡,所以,四大总督府才会如此重视。
朱翊钧专门叮嘱过张居正,两京一十五省皆上贺表,不得献寿礼,朱翊钧太了解大明朝的官僚了,一旦他这里开个口子,
在四大总督府送上了贺礼之后,就是大明官僚们的贺表,内容乏善可陈,至于是不是照抄,朱翊钧其实不是很在意,写了就是。
在贺表上完之后,在大宗伯沈鲤三请之下,朱翊钧走出了黄浦江行宫的文华殿,步行出殿,抵达了祈年殿斋醮。
斋醮是一个十分繁琐的流程,朱翊钧站了快半个时辰,才轮到他去烧青词,用龙虎山天师张国祥写的青词,祭祀了上天。
青词这个东西,大臣们来写,多少有点格格不入,但是龙虎山天师来写,就是专业非常对口了。
中午大宴赐席,朱翊钧饮了九爵,不过里面没有酒,都是水,他的爵看起来很大,但其实就一口而已,九爵礼之后,朱翊钧就选择了离场,他继续在这里,怕是谁都吃不好喝不好。
朱翊钧离开后,奉王殿立刻就开始人声鼎沸了起来,皇帝回到了行宫通和殿,通和殿完全仿照北衙通和宫修建,是朱翊钧真正的寝宫。
他回到宫里,立刻就把十二章衮服给脱掉了,主要是上面挂的配饰实在是太多了,走起路来要走四方步,否则就会叮叮当当乱响,有失体统。
“这万寿圣节还是要精简再精简,过于繁琐。”朱翊钧换上了自己的青色常服,歪在藤椅上,才觉得舒适了起来。
王夭灼笑着说道:“就知道夫君恼怒这些个繁文缛节,我备了长寿面,夫君要不要吃一点?”
“好。”朱翊钧坐了起来,他不是不过生日,每年过生日,就只有一碗王皇后亲自煮的长寿面。
王夭灼尝了一口,笑着说道:“不烫了,可以用了。”
皇帝入口的东西,都要过奢员的口,万一有毒,那真的会血流成河,可是皇后亲自煮的长寿面,奢员是尝还是不尝?
皇后不让下人为难,每次都自己尝一口,因为大医官交代过,不要让陛下吃太烫的食物,也算是个正经的、彼此心照不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