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五百精锐,真的很多了,其实朱翊钧带的人还是有点多了。
按照戚继光的说法,陛下带八百缇骑,南下松江府,完全足够了。
八百人,是一个将领能够直接指挥的人数上限,再多点,就得依靠别人去指挥了,当有八百全副武装的精兵,就可以准备起兵争天下了。
八百人,可以让项羽突围,垓下之战,刘邦三十万人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率领八百人突围;
八百人可以让霍去病纵横于匈奴之间,霍去病十八岁初从军,从卫青手里领了八百人,长驱数百里,斩首匈奴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单于季父,封冠军侯。
朱翊钧的军事天赋的确不高,但指挥四千五百人,无论是突围,还是守住行宫,都绰绰有余了。
要搞宫廷兵变,一共要搞定三件东西,武库、城门和中枢。
这都是司马懿搞兵变搞出的经验,司马懿兵变的时候,控制了司马门、洛阳武库和永宁宫;李世民搞兵变的时候,控制了玄武门、武库和太极宫。
这三要素,也经过了历史的多次考验,少一个都白扯,武库才有武器和甲胄;城门防止班直戍卫反支援;控制中枢,最重要的是不能让皇帝的圣旨出宫,一旦皇帝圣旨出宫,勤王的人就出现了。
勤王的人可能是真心实意,也可能是打着勤王的旗号谋求天下,但一旦皇帝圣旨出宫,代表着兵变失败了,演变成了争霸赛。
陛下只要守住了黄浦江行宫,安全就完全可以保证。
在一个安定的朝代,通过兵变的方式,杀一个有继承人的皇帝,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陈璘还想着光宗耀祖,还想着自己这个首里侯能够名至实归,他可不想遗臭万年,在大明发动兵变,除了挨骂之外,不会有任何的收获,这是有历史教训的。
大明有过宫变,就是景泰八年,由明英宗发动的夺门之变,具体执行者是石亨。
石亨以复辟事首功,得封忠国公,短短三年后,就被明英宗以叛逆罪坐罪处斩。
明英宗不得不杀了石亨,一旦这个忠国公的国公位真的传下去,就留下了一个这么做就可以封国公的路径,别的不说,被抢了皇位的朱见深,明英宗的亲儿子,就会有模有样,纠集一班武将,再搞一波兵变。
明英宗只能把石亨以谋逆大罪坐罪论斩,把这条路堵死。
石亨很能打,在正统十四年十月,击败了虏入的也先,甚至在清风店埋伏了也先,让瓦剌人损失惨重,石亨能打,北虏人人畏惧,称其为石王。
可最后,历史给石亨的评价是狐鼠耳。
狡猾、见缝插针、擅长钻营的狐鼠之辈。
在皇帝的圣旨之下,被封了江面的黄浦江,再次开始了忙碌,一条条漕船,头连着尾,尾连着头,如同一条条蜈蚣一样,带着满仓的货物,如同在江面爬行一样,一眼望不到头。
中间会夹杂几个蒸汽拖船,泄压的时候,冒出滚滚蒸汽,汽笛声悠扬,响彻整个江面,传到通和宫内。
朱常潮,大明二皇子,因为扁桃体反复感染发烧,几次濒危,九岁那年大渐,陈实功死马当活马医,给朱常潮割了扁桃体,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自此以后,朱常潮就跟随父亲学习武艺,强健体魄,并且开始学习医术,师从范无期。
朱常潮觉得自己的父亲像个小孩,因为他的父亲很喜欢站在文华楼,这个黄浦江行宫的最高处,看向江面那些漕船,一看就能看大半个时辰,也不嫌烦。
“母亲,父亲在看什么?”朱常潮询问着王皇后,他父亲究竟在看什么,上次松江府驻跸,就每天看,这次来了,仍然是每天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