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争霸 > 开创先河——“龙江”级舰队航母

开创先河——“龙江”级舰队航母(2 / 6)

在此,不得不提到,在大战结束前的那次兵棋推演。

也就是在这次推演当中,帝国海军转变了思路,把航母当成跟战列舰平起平坐,准确说是用来取代战列舰,在未来海战当中充当夺取、掌握与独霸制海权的绝对主力,还是唯一的主力。

毫无疑问,这不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问题。

虽然布兰皇家海军最先发展航母,纽兰海军与狭夷海军迅速跟进,连迢曼海军都在战争结束前拟定了设计与建造航母的计划,但是在帝国海军之前,没有一个国家的海军把航母当主力看待。

当时,普遍把航母当成是巡洋舰的衍生物。

为啥?

航母搭载的舰载机,主要有两个用途,即侦查与反侦查,充当侦察机使用,以及对付敌方侦察机。

在传统的舰队决战当中,执行侦查与反侦查任务的,不就是巡洋舰吗?

此外,在部分性能,特别是对航速的要求,航母与巡洋舰也比较相似,很容易拿来跟巡洋舰进行对比。

如果舰载机就只能用来执行侦查任务,把航母当成巡洋舰使用也没错。

可是,谁敢保证呢?

这就好比,在蒸汽机出现后,仍然有不少战舰保留了桅杆与风帆,而且所有人都相信没有风帆的战舰绝对无法统治海洋。在此后,用明轮推进的战舰都存在了数十年,才完全被螺旋桨取代。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就绝对不能把航母当成巡洋舰的替代品。

航母要替代的是主力舰!

让帝国海军做出这个判断的,除了那次秘而不宣的兵棋推演,还有由帝国海军资助的几家舰船设计院在大战结束后,向帝国海军司令部递交的一份针对主力舰的,影响极为巨大的报告。

这份报告通篇都在强调一个观点,也是最后给出的结论。

装甲无用!

道理非常简单,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哪怕是在大战末期问世的舰炮,比如“北河”级与“龙兴”级的四十五倍径400毫米舰炮,在通常的交战范围内,能够打穿同时代任何一种战列舰的装甲。更可怕的是,弹药技术一直在进步,装甲技术已经原地踏步数十年。随着新式穿甲弹问世,那么在能预见的未来,即便是牺牲速度强化防护的战列舰,也绝对抗不住新式穿甲弹。

既然装甲无用,战列舰还能干嘛?

换种方式来说,在装甲无用的情况下,需要担心舰载机在性能得到提升后,还无法对战列舰构成威胁?

当然,这份报告给出的结论,等于是对战列舰判了死刑。

这样一来,帝国海军需要考虑的,其实是找到一种能替代战列舰,在未来称霸海洋战场的主力舰。

挑来选去,航母是唯一选择。

其实,几乎在同一时期,西方海军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只可惜,因为没有发现航母的巨大价值,或者说在怀疑航母的潜力,所以包括最先发展航母的布兰皇家海军,都没立即放弃战列舰。

当时,几乎所有西方海军都在想法“拯救”战列舰。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纽兰海军。

进入条约时代之后,纽兰海军率先提出“重点防护”的概念,还率先在条约型战列舰上进行实践,试图通过这种取巧手段来延续战列舰的寿命,让战列舰继续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纵横驰骋。

从战列舰的角度看,重点防护理论的价值确实非同一般。

可问题是,就算按重点防护理论进行设计,也没办法改变装甲防护顶不住新式穿甲弹的尴尬事实。要知道,哪怕是纽兰海军建造的最强大的战列舰,同样无法挡住自身十六英寸主炮发射的超重型穿甲弹。

兵棋推演,以及这份评估报告给出的结论,直接促成帝国海军放弃战列舰,把赌注全押到航母上。

在“华城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召开前,帝国海军已经完成了对航母的初期研究。

其实,最多能说搞清楚了使用航母的战术。

简单的说,一艘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在一个持续三十分钟的出动周期内,至少得放出三十架舰载机,其中二十架执行攻击任务,得挂上炸弹或者鱼雷;在最高强度的进攻行动中,至少能连续发起三次攻击,至少能够搭载与运作九十架舰载机。在回收阶段需要做到,在最长四十五分钟的周期之内,完成对一个攻击机群,总共三十架舰载机的回收工作。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