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波沙湾地区,沙乌地本土北部。
万米高空,两架“战-10B”已经抛掉形同累赘的副油箱,并且在转向之后,打开了发动机加力燃烧室。
仅用了不到三分钟,这两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就达到了2.0马赫。
随即,就越过了沙乌地与科威特的边境线,进入科威特领空。
只是,两架战斗机并没转向,而是沿着连接两国的3号公路,朝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飞去。
这条公路,也是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的主线。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7个师,大约10万伊拉克大军就是沿着这条公路攻入科威特。
此外,伊拉克军队的后勤保障也主要依靠这条公路。
要说的话,3号公路就是10万侵科伊军的生命线!
那两架战斗机明显是在执行侦查任务。
在进入科威特领空之前,这两架“战-10B”就被巴士拉郊外的防空雷达发现了。
没啥好奇怪的,飞得那么高,没有被发现才是怪事。
正是如此,在两架“战-10B”进入伊拉克领空之前,在巴士拉附近徘徊的几架伊拉克战斗机就已转向。
其中,包括2架从骆沙民主共和国进口的,绰号“支点”的MG-29。
与梁夏空军的“战-10”一样,MG-29也是中型战斗机,号称是第三代战斗机,拥有不输给“战-10”的性能。只不过,MG-29属于典型的前线防空战斗机,并不需要太大的作战半径。
至于性能到底如何,就说不准了。
当然,那两架MG-29早被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北面巡逻的“指-8C”,以及在波沙湾西部上空徘徊的“指-6C”探测到,而且受到了重点关照,其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并同步传输给后方的作战指挥中心。
两架MG-29转向南下,朝突击的两架“战-10B”扑去,作战指令下发给了在沙乌地国境线南面超低空徘徊的4架“战-11B”。
率领该编队的,就是李天凌。
两架“战-10B”冒充侦察机,把伊拉克空军的防空战斗机引过来,再由“战-11B”发起攻击。
这套伏击战术非常简单,实施难度也不大。
关键就是,得让伊拉克战斗机进入科威特领空,最好进入沙乌地领空。
别看巴格达当局丝毫都不肯示弱,没有理会帝国下达的最后通牒,但是在战术方面,伊拉克空军十分谨慎。
从4号的凌晨开始,伊拉克空军就停止了对地面部队的空中支援。
当然,科威特军队早已溃散,而且科威特境内也没有多少值得轰炸的目标,有没有空军提供支援都无所谓。
正是如此,伊拉克战斗机一直在本土上空活动,没有进入科威特领空。
也没有靠近边境线,没进入即将生效的禁飞区。
要说的话,这也跟三天前的战斗,也就是李天凌打的第一枪有关。
那次突然袭击等于警告了伊拉克空军。
跟拥有完整体系的帝国空军交战,伊拉克空军的那些战斗机,不管号称拥有多么先进的性能,也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