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1600吨的体量,根本不够看。
很简单,“青州”级本身就是海军的备胎。
其实,在动工建造之后,帝国海军也没有把“青州”级当成主力看待。
以当时的情况,帝国海军依然希望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成熟之后,能够建造性能更强大的防空巡洋舰。
关键就是,在设计“青州”级的时候,基本是一切从简。
比如,原本配套研制的,用来照射目标的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因为资金不足,其实是技术不够成熟而不得不取消。因为无源相控阵雷达没法进行火控照射,所以只能为“青州”级配备4部X波段照射雷达。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是采用分时照射引导技术,也就只能同时控制16枚导弹拦截8个目标。
这个数量,其实不算多。
按帝国海军的编制,一支航母战斗群最多就只有2艘防空巡洋舰,而且要承担几乎所有远程防空任务,因此按照对付30枚反舰导弹计算,一艘巡洋舰至少要具备同时拦截15个目标的能力。
帝国海军之前设计的防空巡洋舰,都有16条火力控制通道,“青州”级仅此一半。
此外,“青州”级配备的是射程只有120千米的DK-8“逐日”中远程防空导弹,而不是射程达到200千米的XDK-9。同样是受舰体尺寸的限制,“青州”级只在前后甲板上各安装了一套双联装发射系统,且一次只能发射4枚导弹。虽然其再装填时间仅为15秒,但是火力密度显然是严重不足。
也就是只有2部发射架,才只设置了4部照射雷达。
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把排水量降低100吨,甚至放弃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如果不是部分高级将领军坚决反对,并且赶在动工建造之前让设计院修改了方案,在舰尾平台上安装了两套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青州”级很可能成为帝国海军第一种,甚至是全球第一种不具备制海作战能力的巡洋舰。
不过,这并不是完全的没有道理。
舍弃反舰导弹,其实是为了保住更重要的反潜作战能力。
对帝国海军的战舰来说,制海作战从来都不是主要任务。
不要忘了,帝国海军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舰载航空兵,有数百架舰载攻击机,还有数百架能够执行打击任务的舰载战斗机,因此就算要执行制海任务,对付敌人的舰队,根本轮不到护航战舰出马。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帝国海军就很少让战舰去执行对海作战任务。
只要允许,舰队指挥官会首先考虑出动舰载航空兵,用炸弹与鱼雷干掉敌人的战舰,现在是空射反舰导弹。
护航战舰只有两个职责,防空与反潜。
要说的话,后者更重要。
反舰导弹,特别是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诞生前,帝国海军所面对的防空威胁其实算不上严峻。
依靠数量众多的舰载战斗机,就能够对付那些挂着铁壳炸弹的攻击机。
相比之下,来自海面下的威胁从来没有减弱过。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在上次大战中损失的航母,有接近一半是被潜艇击沉,被飞机炸沉的反到没有这么多!
虽然帝国海军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水下舰队,还有性能最好的大型攻击潜艇,但是反潜的压力从来都没有减轻过,因此帝国海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一艘远洋战舰都得具备完整的反潜作战能力。
不止是反潜护卫舰,还有防空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