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之前2天的战斗已经证明,额外搭载的20架战斗机,发挥了极为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这些战斗机,后果将难以设想。
关键就是,第51特混舰队没在雷维亚希赫多群岛那边,而是在北东望洋,而且就在阿留群岛的南面。
之前,拦截梁夏作战飞机的那些F-14B战斗机,全都来自第51特混舰队!
要说的话,也就只有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才能够撑起覆盖了几乎小半个北东望洋的防空网。
关键,其实就是更加强大的航空作战能力。
即便飞行甲板被占用了大半,出动效率受到了影响,可是在执行单纯的制空任务时,影响反到不是很突出。
说得简单一点,只是动用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每天就能出动200余架次。
如果是“纽兰”级,哪怕是在理想状态下,日出动量也不会超过180架次。
关键还有,这两天派出去执行任务的,主要就是额外搭载的20架战斗机,因此舰载航空兵联队的实际战斗力并没受到影响。在转走额外搭载的战斗机之后,第51特混舰队能够立即进入最佳状态。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甘愿冒险的关键原因。
用他的话来说,每艘“尼兹”级额外搭载20架战斗机,等于让第51特混舰队具备了两支特混舰队的价值。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也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这么安排,那么得让拥有2艘“纽兰”级的第52特混舰队参与行动,才能让第51特混舰队保持足够的攻击力量。在提前参与作战行动的情况下,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不要忘了,“纽兰”级本身就不如“尼兹”级,而且才2艘。
斯塔克最为担心的,也就是在行动中发生意外。
开始,可以说有惊无险。
只是,斯塔克非常清楚,如果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肯定会酿成惨祸。
关键在哪?
没错,就是持续的时间。
这也是整个作战中,最突出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斯塔克的判断,此次作战行动的第一阶段,最多能持续5天,而且最好能够控制在3天以内。
不止是因为持续的时间越长,第51特混舰队暴露行踪的概率就越大,还跟官兵的状态有关。
这才2天,问题就已经显得很突出了。
那么,能在3天之内达成目的吗?
想到这个问题,斯塔克的心情就很是沉重。
虽然做为纽兰军人,而且是新晋海军准将,斯塔克的使命就是率舰队作战,击败遇到的所有敌人,但是要让他个人选择,他肯定不会在第一次战斗当中就去挑战梁夏海军,特别是梁夏海军的东望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