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马穆鲁克才会愿意让出珍贵的绿洲给大明,让大明在苏伊士驻军,帮助他们抵挡奥斯曼的威胁。
所以,朱棣虽然没有在意这个国家,但是如果他以后在非洲发展,肯定会跟这个国家打交道。
如果现在削弱他们的力量,对朱高煦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
所以,朱高煦也跟朱棣详细分析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认为黑羊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也确实如此,在石油还没有成为战略物资的时候,伊拉克这一块,在那时候就是穷乡僻壤。
当时阿拉伯的中心,是在地中海沿岸,那里是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也是阿拉伯人的政治文化中心。
大明要在中亚保持威慑,忽鲁谟斯并不是最重要的地方,相反,苏伊士才是。
如今大明已经在苏伊士驻军,朱瞻基当初也喊出了开挖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将那里作为大明重要的军事要地,会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当然,忽鲁谟斯也不会放弃,这里将跟印度的柯枝,南洋的星城,旧港,形成大明一连串的补给和军事重地。
就在朱棣回忽鲁谟斯的途中,朱瞻基的又一次信使抵达。不过这一次带来的主要消息是,太子朱高炽去世。
对这个大儿子先自己而去,朱棣却没有普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身为一个皇帝,他首先考虑的整个江山,其次才是父子之情。何况,他对这个儿子并不算喜欢。
他只是在途中吃素三日,甚至都没有要求军中吃素,只是让全军戴上白布以示哀悼。
在波斯,如果吃素,粮食根本不够吃,因为主要的军粮就是羊肉,要是吃素,军队运粮都来不及。
不过回到忽鲁谟斯,看到朱高煦已经为兄长戴孝,他还是很满意的,对这个二儿子也更喜欢了。
经过与朱高煦的商议,他在地图前面看了许久,认可了朱瞻基的计划。既然不将忽鲁谟斯作为重点发展区域,那么,削弱这里的大型部落和国家,也就变得格外重要起来。
经过一番商议,朱棣决定不仅要给一直跟着大明的忽鲁谟斯和黑羊王朝一些好处,还要扶持已经被打残的帖木儿各部落。
所以,朱棣释放了不少波斯高原上的部落首领,他们原本准备作为战利品,要被朱棣带回大明炫耀的,现在却让他们回家。
忽鲁谟斯势力比较弱,即便给他们一大块地盘,他们想要发展起来,也需要很多年。
而黑羊王朝为大明提供了不少火油弹,还将一处盛产火油的地方给了大明,现在也不能打压的太厉害,该奖赏的还是要奖赏。
只能增强波斯高原上各部落的实力,才能让他们抵挡住黑羊王朝,占据更大的地盘,成为一方霸主。
至于波斯的东部,一大片区域被划分给了印度各国,柯枝国获得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其余各国也能自由迁徙。
如今的印度还是奴隶制度,大片土地被王族占据,无数的百姓只能作为奴隶为土王干活。
他们获得的土地可以作为奖赏,赏给立功的百姓,至于那里守不守得住,就不是这些土王在乎的了。
为了划分这些区域,当地的各大部落争吵不休。朱棣也费尽心思,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算让各部都接受了胜利分赃。
自此,大明将撤出所有的陆军,只留下了一支五十条船,一万人的海军,分别驻守格什姆岛,穆桑达姆半岛,还有波斯湾深处的火城。
火城也就是后世的科威特,这里不仅出产火油弹,还因为气候炎热,所以被朱棣命名为火城。
当然,这只是一个名字,实际上,当地只有一个小型港口,驻扎三千海军。
穆桑达姆半岛也就是迪拜东北的半岛之尖,那里驻扎了三百海军,大部分海军驻扎在格什姆岛,这里也是贸易中心。
除了大明海军,印度各国留下了五千印度辅军,协助大明海军管理忽鲁谟斯港口,维持治安。
朱棣离开忽鲁谟斯的时间,已经是永乐十九年的十二月中旬,而且他并没有直接回大明,而是绕过了阿拉伯半岛,进入了红海,前往苏伊士。
在去之前,他就已经排除了使者,分别前往奥斯曼帝国和马穆鲁克王朝,让两国国王前来苏伊士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