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一四七章 移民规划

第一四七章 移民规划(2 / 4)

税收是按照,土地收益,养殖收益来计,这不包括土地上的矿产。所有的矿产,所有权属于朝廷,土地的主人负责开发,但是也只有四成收益,其他要交税。

而且,他们只能挖矿,所有的提炼要交给朝廷,由当地的官员负责组建工坊,內监负责交易。

另外,朝廷还要负责每一家的生产工具的提供,如果有矿,还要负责提供挖矿的工具。

除了人,等于朝廷要承担其最开始的起步阶段的投入。

这几百家勋贵,虽然每隔一级,地盘就要少一半,但是最少的伯爵,也能分几百里的土地,而这土地上的收益,大部分都是他们的。

朝廷会用这些税收建立三级管理政府,一为总督府,负责整个南洲治安保护。

然后还有十七个州府,负责每个王爷地盘上的各种管理。最后,是一个县治为主的最低级管理体系,负责当地的民生。

文官管生产,农业,税赋,负责协调区域之间的矛盾,內监负责商业领域,控制进出口。然后海军直属总督府,以各大港口为基地,负责维护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南洲并没有陆军。因为这片土地没有外敌,仅有几十万土著,也根本不可能是大明人的对手。

各大王府除了每家可以从大明带去一支三千人的护卫,整个南洲没有了任何军事力量。

而且,朝廷也下了死命令,严禁任何王府发展自己的势力,护卫人数不能超过三千。

这也是为了防止以后各大王府做大,有自立之心。

为了让南洲得到最大化的开发,还不得到破坏,朱瞻基推出了南洲开发指南一书。

南洲除了南方和东部的少数地区种植粮食,实行粮食自给自足之外,大部分区域都划成了牧场。

在这份开发指南里面,明确提出了将南洲建设成为大明的军马基地,羊毛基地,矿产基地。

而且还首次提出了土地荒漠化概念,并且要求在西北一带,也实行保护草场的思路。

如今的大明不是原本的大明,南洋的粮食一直源源不断地往内地运,粮食是不缺的。

因为不缺粮食,造成了粮价低廉,让种地无钱可赚,也相应地减少了土地兼并。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的大明商业发展迅速,商业的利益远远超过了土地带来的利益。

再加上这些年一直在推行的移民政策,东南一带,中原一带的人口一直向四方流失。

而大明也是政府移民执行最有力的时期,后世中国的人口谱系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大明时期奠定的。

一直到21世纪,大部分人都还知道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往事。

只不过,朱元璋时期的移民是残忍的,丝毫不体谅老百姓的死活。

但是到了永乐时期,特别是近些年,朝廷经费充足,各地的水泥路,驿站,沿途到处都是。

拿到移民贴的老百姓,不仅在移民途中能得到照顾,抵达目的地之后,还能得到免费的粮食和种子,工具。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