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条款可以轻而易举答应的话,那先前为何又要为了条约的事跟英法周旋了十几年呢”
“答案很简单,这些条约都是桂良和花纱纳自作主张签订的,根本没有得到咸丰的同意。”
“当桂良等人在天津被四国公使拿捏时,北京城内的主战派官员和主和派官员正在扯皮。”
“主战派主张打,主和派主张谈。”
“但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未曾想过全盘同意列强提出的要求。”
“比如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当时几乎所有清朝官员都不同意,要求一切跪拜礼仪,遵照大清制度。”
“所以当咸丰看到桂良带回的4份天津条约时,整个人直接就蒙圈了。”
“见皇帝生气,桂良脑瓜子转得飞快,马上说这些都是城下之盟,权宜之计罢了,等敌人撤走后咱们就赖帐。”
“咸丰被桂良一通忽悠,觉得言之有理,这事儿也就这么翻篇了。”
“事后为了避免列强报复,咸丰从前线调回了科尔沁亲王,令其到天津备战。”
“科尔沁亲王到了天津后,征召数万民众修建炮台,安置拦河设备,阻止敌舰深入,又集结了14000精兵加强巡逻。”
“1858年12月,沙俄首先找上门,要求换约,确认先前允诺的各种利益条款。”
“咸丰派人一通忽悠,沙俄使者表示半年之后再来。”
“半年后,英法美三国公使组团上门提出换约要求。”
“咸丰这一次故技重施,英法公使见清政府隐约有赖账的意思,便决定动武。”
刘彻也难怪清朝连数千人的英法联军都打不过,连臣子和皇帝都如此愚蠢,怎么可能是敌人的对手呢
大清臣子的愚蠢行为完全惊掉了他的下巴,他就没有见过如此愚蠢和胆大的臣子。
咸丰皇帝让臣子去和敌人谈判,可结果倒好,臣子像是蠢货一样全盘接受了敌人的条件。
不仅答应了敌人的漫天要价,还白纸黑字的签订了条约。
更加可笑的是,还要说什么权宜之计,等敌人撤走后就赖帐。
要知道大臣和敌人谈判,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颜面。
结果可倒好,前脚签订条约,后脚就不认账,这完全把一个国家的脸面丢在地上任人践踏。
大臣的愚蠢卖国行为,不仅没有被咸丰治罪,居然还能得到咸丰的认可。
只能说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帝,都是昏聩至极,被敌人按在地上摩擦也属正常。
最令他可笑的是,清朝大臣和沙俄签订的条约,把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白送给对方,还把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为中俄共同管辖的领土。
白纸黑字签订的条约,即便清朝想要赖账,沙俄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双方的实力对比很清楚,沙俄的实力远比大清强得多。
在自身实力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条约一旦签订,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敌人手上。
敌人完全可以凭借武力强行执行条约的内容,合理合法的占据这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且别说是这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这40万平方公里的共管区领土最终也会被沙俄侵吞。
一想到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清朝白白送给沙俄,他就对清朝气愤不已,仿佛割让的是他大汉的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舰队抵达大沽口炮台海域,于下午3点突破了清军的第一道防线。”
“清军战前准备充分,当联军舰队准备突破第二道防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