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部署在大沽口两岸的炮台火力全开,将联军舰队打得是狼狈而逃。”
“首战失利,英法联军调整攻击方向,出动1000步兵乘坐小船登陆作战。”
“不过清军在陆地上也有准备,当联军冲上岸后,马上又遭到清军的炮击。”
“这两场战斗下来,英法联军总共有4艘军舰被击沉,6艘被击伤,93人战死,385人负伤,而清军损失32人。”
“前方报捷,而且是货真价实的胜利,咸丰一下子就精神了,随即也产生了飘飘然的心态。”
“一些大臣的心态甚至比咸丰还要飘,扬言乘胜追击,推翻之前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复香港。”
“6个月后,英法联军卷土重来。”
“这一次英国出兵12000,法国出兵7000。”
“咸丰得知消息后,下令加强戒备,防备英法反击。”
“1860年3月8日,英法联军抵达香港。”
“正式开打前,英法联军一起向咸丰开出最后通牒,并提出三点要求,要求还是老生常谈。”
“面对列强的要求,咸丰还算比较清醒。”
“咸丰给出的回复是钱可以各家赔偿100万两白银,但是道歉和换约没得谈。”
“相比于咸丰,以科尔沁亲王为代表的主战大臣就更激进了,一条也不答应,不服就干。”
李世民实在无法理解咸丰的脑回路,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还要赔偿100万两银子给敌人,怎么看着和宋朝那些窝囊皇帝有些相似。
他没有搞懂咸丰皇帝的操作,不明白一边对敌人强硬,又一边上赶着赔偿100万两银子给敌人是什么操作。
清军最后被英法联军打得丢盔卸甲是一定的,可在正式开战前的咸丰皇帝显然是不知道的。
按照咸丰之前一系列的行为来看,咸丰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很强硬,根本就没带怕的。
再加上六月份的双方战争,清军可谓是大获全胜,咸丰都飘了。
在这种情况下,咸丰不应该对英法联军最后的通牒予以更加强硬的回击吗
怎么最后还怂了,要给英法双方各自赔偿100万两白银
一想到清朝的皇帝和大臣从始至终都是稀里糊涂的,他也就理解了咸丰莫名其妙的决定。
“英法两国公使也随即正式对清朝宣战,1860年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
“5月到6月,英军占领大连湾,法军占领烟台。”
“由此英法联军封锁了渤海湾,并以大连和烟台作为攻击天津的前进基地。”
“7月,英法联军173艘军舰17000人抵达天津大沽口。”
“得知敌人来了100多艘军舰,科尔沁亲王自以为是的认为洋人擅长海战,不擅长陆战。”
“如果把英法联军引到舰炮射程之外,打陆战肯定可以一战歼之。”
“于是清军在开战之前便放弃了大沽口北面的北塘口,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打海战还是打陆战,清军在列强面前都是渣渣。”
“8月14日,英法联军攻击塘沽,清军惨败。”
“而联军的死伤可以忽略不计,仅仅1人死亡,15人受伤。”
“塘沽失守后,科尔沁亲王带着大沽口南岸的清军往天津方向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