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主动出让利益来讨好英国,相反倒是好多国家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随时背刺英国一刀。
施瓦岑贝格亲王倒是对于信德土邦十分满意,这里不但与旁遮普相邻,更是临海。
只要有海港就不会受英国所制,以奥地利帝国的实力,只要发展个几年就不会再惧怕英国。
而且信德土邦和旁遮普两地相连更好可以阻断英国人向西的道路,而且还可以阿曼帝国的瓜达尔连上,这样说不定还能为日后进军中亚做准备。
施瓦岑贝格亲王觉得现在的条件真的可以考虑,毕竟殖民地的军队通常都不足为虑。
至少奥地利帝国与殖民地国家发生战争每一次都是大胜而归,战损比通常都是几十、上百。
英国人不行可不代表奥地利人也不行,之前是帕麦斯顿的坑挖的太明显,施瓦岑贝格既然已经看出来就不可能事事都请弗兰茨做决定。
他可以看起来无能,但不能真的无能。
施瓦岑贝格亲王又拿出了一张地图,其上标注的信息与帕麦斯顿拿出来那张有着明显的差异。
“勋爵大人,您那张图过时了。这才是新的。”
帕麦斯顿看着那张地图上信德省赫然变成了半沙漠地带眼睛却眨也不眨。
“可能是我拿错了。不过贵国为什么对印度的地理如此清楚?”
地图当然是帕麦斯顿故意拿错的,不过他拿的可不是伪造的,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绘制的而已。
帕麦斯顿那句话显然是意有所指,不过施瓦岑贝格亲王只是哈哈一笑,随即指着地图上的标注说道。
“你看这是你们英国人画的。不过是在我们奥地利帝国出版的而已。”
其实由于弗兰茨办的那几本杂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投稿,甚至主动学习奥地利语将自己的文章、作品翻译成奥地利语只为了评奖、出名。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弗兰茨,他们觉得弗兰茨正在用金钱、名誉来腐蚀神圣的学术。
对此弗兰茨只是说道。
“那些我们之中最聪明的人,他们的功绩难道配不上那些财富和荣誉吗?
那本来就是他们应得的。”
此时桌子上这张地图就比英国政府手中的任何一张印度地形图都要细致。
事实上这位地理学家的作品并不只有这一张图,他和他的家人、学生前后绘制了三千多张草图,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在印度亲身走访了十五年,总共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笔记。
不过他并不擅长归纳和总结,更何况是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类书籍,所以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
其实这位老兄带着一百多公斤的纸质资料来到维也纳的时候也把评委们愁坏了,最终找了十几个地质学家一同归纳总结耗时近一个月才有了此时的这本书。
当然这位老兄也不是完全摆烂,正因为先有了这张地图,奥地利帝国的评委会才愿意帮他雇人完成他的作品。
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此时很多的学者和发明家都很穷。
也许他们出身于富裕阶层,也许他们自身的生活还算体面,但他们的财产往往相较于他们的研究来说不值一提。
而且很多人都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了研究上,在这个财富飞速膨胀的时代,他们就很容易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