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头最先赞同此做法的竟是冯许,他一反过去怀疑崔舒若以鬼神之论迷惑众人的偏执,不但对此大加赞赏,甚至甘愿为马前卒,还为齐国公出主意,世家豪绅们本也不是铁桶一块,逐个击破,互生嫌隙,自然也就对齐国公造不成威胁。
他身上虽有儒家的刻板偏见,可也一样有忧怀庶民的仁德。
有冯许甘愿出头,先是挑起世家和豪绅间的矛盾,又逐个攻破世家与世家间的利益,最终齐国公收容流民,许以荒地开垦,从而增添劳动力的政令总算得以施行。
而当一片片荒地被许以流民时,春日也悄悄来临,冰雪消融,重新拥有可以耕作的田地的庶民们,开始为自己有奔头的来日而不断劳作。
幽州军与羯族的战况,也总算是有了分晓。
羯族,被灭了。
诚如字面上的含义,王室被屠杀殆尽,魏成淮将羯族大王并王室众人的头颅砍下高挂在城楼之上。
此一举,大大振奋了北地军民的士气。
原来胡人也不是凶残暴虐到战无不胜
原来汉家将士的铁蹄真能杀得胡人族灭
原来北地百姓竟真的能等来收复失地的将军
唯一可惜的是,在魏成淮带着幽州军和羯族拼杀时,其他胡人部族趁势不对,也悄悄吞并起了羯族的地盘,洛阳并没有被打下来。
它还不能回到汉人的手中。
不过,羯族的灭亡还是引得从北地到南边都喜极而泣。
魏成淮,似乎变得炙手可热。
就连南边建康的老皇帝也不计前嫌,颁发一纸诏令赞颂魏成淮。
在这样的氛围里,崔舒若再一次遇到了上回送来棉花种子的商人。那商人似乎还是不大习惯自己的装扮,但殷切的献上了一匣子的南珠,成色极好。
想要给商人钱帛,他却不肯要,只说是献给郡主娘娘的。
崔舒若从来不收所谓的孝敬,但这一回却笑着应了。
等到回去以后,她打开匣子寻了寻,果真发现匣子还有夹层。夹层里面只有一朵枯萎的花枝,还有一张字条。
“北地苦寒,遍寻物无,唯见春色,与君共赏。”
那是北地最先见到的一抹春色,魏成淮将它送给了崔舒若。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