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只值八千八
厅很大,接近五十个平方,却又是另外一种风格。
没有立架,也没有柜子,而是一道隔一道的玻璃墙,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画框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有果蔬,也有楷、草、行、隶、篆等字帖条幅,其中亦不乏名家大师之作。
就比如一幅吴昌硕的篆书中堂,还有一幅任熙的双鹊闹春,以及黄慎的东园公就这三幅,只要是真迹,每幅都得千万以上。如果放在潘家园或是琉璃厂,不管是哪一幅,都能当做镇店之宝。
既便已经在瓷器展厅见识过了,但郑万九依旧止不住惊讶,震憾于这家店底蕴之深厚,门路之广,也奇怪老板为什么不开在京城。
相应的,心里也火热了起来,但再看标签,热情当即被浇灭了一半两千八百万、三千三百万、四千两百万就这价格,减一半他都嫌贵。
怪不得卖不掉
暗暗嘀咕,又继续往前看,刚走到李定安身后,郑万九不由的怔了怔。
好大的一幅画倒是不宽,也就半米,但是忒长,目测一下,至少三米以上,整整占了一面墙。
画工与意境都属上乘,典型的浅绛山水,画面素雅清淡,画风明快透彻。
乍一看,远处危崖层叠,峭壁耸立,奇峦怪石错落其间。中间群山起伏,山中溪流萦回,蜿蜒如蛇。
什么意思,真就只值八千八
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正好是郑万九问他“有没有问题”,李定安点了一下头,然后转身就走
嗯,风格各不相同
“稀奇了,咱沈阳也有张大千的画”
看他终于直起了腰,郑万九一脸振奋“李老板,怎么样,没问题吧”
“你好先生,这是张大千的真迹,现价八千八百万”
“印”
都是内行中的内行,哪还不明白这一点头,其实就是古玩行里“说新不说假”“看破不说破”的那一套就和“明明看出这东西是假的,却只能说看不准”是同样的道理。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张大千状态还不是太稳定,离他后期“仿石涛必到九成”的程度还有点差距,不过这幅已仿到了七成,感觉也还算正常。
能仿到多像
包括陈半丁、黄宾虹、乃至齐白石、徐悲鸿这些大家没一个能鉴别出来。
网友们更加兴奋了听金义和付国川的的意思,这就是张大千的真迹无疑。不过是杨老师太谦虚,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所以,真迹的概率又增加了一分。
再与故宫收藏的石涛真迹相比,至少有七成相似。而看看时间,1933年,当时的张大千三十四岁,虽值盛年,但与他本人于建国后所画的作品相比,还是稍差点火候的。
后面的那两位也差不多,齐齐的一个后仰,满脸都是见了鬼一样的表情李定安开玩笑的吧
一瞬间,郑万九就激动了起来以他对李定安的了解,要是东西不对,他保准是瞄一眼就走,别说盯着看了,连脚步都懒的停一下。
脑海中仿佛闪过了一道灵,李定安盯着其中的一枚印,险些一个激灵我去,还真有问题
反正以郑万九的眼力,哪哪都好像没问题再看李定安,好家伙,看的比他还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