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五福五代堂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哈哈,这两方印章的来历更是不简单
嘉庆二年,乾清宫大火,殃及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被烧了近半。太上皇乾隆帝痛心不已,下旨重建乾清宫及天禄琳琅,建成后,又令臣下凡楼内剩余藏书,前副页必盖五福五代堂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后副页必盖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
算了,不说就不说吧,自己也只是随口一问
小篆方形白文印缉熙殿宝这是理宗朝始见的内府藏书印章。
这是宋代皇室御供,至于有多好技法没有失传前,两宋皇帝全都用的是这种纸。
稍一顿,李定安语气悠然“其他的都不对”
他死后,就轮到赵构这两位的作品全都用的是这种墨,以及澄心堂纸。
你看我干嘛,这东西又不是我的
看到这里,他已然不知道怎么评价了等于这本书,自南宋赵构开始,就被宫廷内府收藏,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就没有断过代。
流传下来的倒是极多,但绝大多数都在国外,比如美国国立博物馆就有一百零八锭,绘的是水浒一百零八将的戏剧脸谱
老葛倒吸了一口气,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思忖间,他果断的打开了系统,瞅了一眼,然后,眼珠子“攸”的往外一突
半真半假
哈哈,这什么狗屁结论
同样的,宋代好多名家为潘谷的八松烟写过诗词,写最多的就是苏轼,整整六首。
“好,言归正传”
做做对比至少两亿的手抄本,这是什么概念
心里震惊的不要不要的,他下意识的又翻了一页,想看看具体内容,然后,感觉眼睛就跟瞎了一样。
这东西要是真的,少看一眼都是损失
这妥妥的宋版手抄本,而且是宋代皇廷内府藏书,再看品相,摆明一直都是精心保存,而非从墓里挖出来的。所以这样的东西早该名动天下,既便问世,也不该出现在什么展览会中,而是苏付彼、佳士德、嘉德、保力之类的大型拍卖会,上拍之前,必然被炒到爆炸的那种。
所以说就挺奇怪为什么不去孤本、善本珍藏最多,鉴定也最为权威的故宫或是国博
这让人怎么说
李定安“啧”的一声,然后嘴一咧,跟刚才葛教授的表情一模一样别提有多痛苦了。
男人彻底呆住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但随即,脸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
不过殊途同归,终究还是落到了自己手里。
但南宋周邦彦的手抄本能流传至今,这就相当让人不可思议了。
读的就是“宋元明清”考古,又天天泡在国博,对这些印章李定安不要太熟悉
但是怎么还有但是
所以,看到这里,只凭眼力,李定安至少确定有两样是对的纸对,墨也对,宋朝的墨和宋朝的纸,绝对接近一千年的东西。
而且隐约间,这七枚印鉴也有点字体和墨迹表现出来的那种“虚化”的迹像。
再退一步,京城的古籍研究机构一大把,哪个不比展览会权威
这是什么
或方或圆,或阴或阳,或朱或白,或篆或楷这一页纸上字有多少不知道,就说印,足足十几枚,盖的密密麻麻,几乎没有一点缝隙。
一听“澄心堂”,葛教授眼睛一突,腰弯成了九十度,恨不得一头栽到书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