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剩下的都不对
在何晴主演的连续剧一代名妓李师师中有一段经典的剧情周邦彦和李师师一场欢好,恰好云消雨歇之时,宋徽宗却来了。
没地方逃,周邦彦只能躲在床底下,然后,就听了整整一夜的床,等宋徽宗走了,他满含醋意的作了一首词,也就是后世被人津津乐道的少年游。
结果好死不死的,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宋徽宗的耳朵里,然后他就被皇帝找了个由头贬了官。
很有戏剧性,也充满了荒诞不经,但这件事绝不是杜撰,而是明确记载于南宋诗人、词人,仪真录事参军张端义所著的笔记体史贵耳集中。
这本书也是后世史学家公认的考据宋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故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但周邦彦确实很有名,他少年成名,曾作卞都赋,使“卞京纸贵”,更是宋代著名词人、诗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排名还在李清照之前。
他历经三帝,官虽然都不是太高,但大都清贵神宗时任太学正,后出京任溧水县令,任内为政敬简,受百姓称颂。
哲宗时回京,再任国子监主薄,后转秘书省正字,转任校书郎。
徽宗时,升考工员外郎、再升卫尉少卿、宗正少卿,兼仪礼局检讨,其间提举主掌音律诗词的大晟府,后拜秘书监。
要是做一下概括,他这辈子主要做了四件事作词、教学、作曲、修书。
再看中间的线,肯定是蚕丝编制无疑,已经发黄发灰,是不是近千年之前的东西不知道,但同样够旧。
其他的都不对意思就是这书有问题
“墨也对”
李定安又指了指天禄琳琅,以及乾隆的两枚印章,“包括后副页的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也对”
如果和剩下的几方清代印鉴做对比,就能看出那么一点差别清代的印鉴颜色比较深,印迹比较清晰,但之前的,好像稍有点浅,颜色稍有点淡。
听到墨对,女人依旧无动于衷,男人却更轻松了懒洋洋的往后一靠,浑身上下都透着得意“还有呢”
不是说不可能,流传下来的宋朝的手抄本也不是没有,各大拍卖会中时不时就能见到。
应该是想说“怎么尽东扯西扯”,但话还没说完,旁边传来“哼”的一声,像是被攥住了脖子,男人的声音戛然而止。
字迹很工整,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标准的颜体楷书,也符合宋代官方手抄文书的书写要求。
“嘿,可以啊”
苏轼、欧阳修、蔡襄、梅尧臣等名家甚至专为这纸写过诗,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偶得一方澄心堂纸,直呼“此纸不敢书”。
李定安直接翻到最后,果不其然,副页上的那两枚大印不要太刺眼。
看来十之八九没什么问题,换种说法还真就被自己发现了一件价值好几亿的重宝
想到这里,老葛的心跳都快了好几拍
周邦彦又不是什么冷门人物,清真居士的名气还是相当有知名度的。好,抛开这个不提,秘书省管下校书郎朱记总有人认识吧
男人一声惊呼,眼睛都瞪大了一圈,“有点东西”
李定安几乎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恨不得把眼睛钉到书上。
“不是,你看东西就看东西,怎么尽”
唯一觉得有点问题的,好像就是印印章的内容倒是对,相同的印鉴李定安在国博都见过,凭记忆,暂时还看不出其中是不是有仿刻的。
而且绝不止一位皇帝看过,因为光是天子印玺,就足足有三位南宋端宗、朱元璋、乾隆。
又过了一阵,李定安突然就直起了腰,然后,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脸上的表情还极怪,感觉像是被吓住了一样。
不过这东西没办法苛求,哪怕证明线是一百多年之前的也不能说这本书是假的历朝历代,内廷机构都会对善本进行修缮,换线重订不过是基本操作之一。
李定安稍一顿,又指了指书“再冒昧的问一下你们之前肯定去过其它地方鉴定过,能不能说一下结论以及,为什么又来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