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说,成吉思汗的继业者里,最强大的就是忽必烈;而忽必烈构筑的军事体系里,最核心的战斗力,就是汉人组成的侍卫亲军。大元王朝的中坚力量,便在五卫亲军都指挥使司里。不管是南北征伐,还是拱卫大都,都要倚靠这些人。
之前的大汗靠着草原上的力量打遍了世界,但忽必烈靠着汉军打遍了草原,所以其实还是他的思路更厉害。由此可见,也没必要学草原人的套路,直接学汉人自己的不是更好么。
朱文奎表示,这些大道理他当然知道,但现在的问题,不就是环境太差,当地组织基础太薄弱,没法直接学汉人的方法么。
他举了个例子,说之前,大都开始流行说书。有不少人出现在街头巷尾,给大家讲各种故事。
后来发现,是因为传统的剧团数量太多,不仅在大都附近和希腊地区,连意大利的很多剧团,都跟风到这边来表演,认为在大都混出风头,才算真正出人头地,敢对外宣称自己是个有影响力的文艺创作团队了。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剧团的生活越来越艰难。这时候,有人带来了东方流行的说书文化。在此影响下,不少演员和剧作家,就开始转型说书。
这种方式,一般只需要一名演员,对演技、道具、场景之类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合适的说书剧本——按东方说法,叫话本,就可以直接找个人多的地方开讲,也不用担心租用剧场的费用。一些流行的话本,还可以同时在城里许多地方一起开讲,互相并不干扰,可以养活很多说书人。
因此,不少人都开始跟风,把这件事当做业余、甚至职业工作来做。
郭康也很高兴,还自己写了个话本,讲一个未来的塞里斯人,突然被天兄带到了欧洲,然后开始教化周围百姓,打击蛮族,从头建立一个国家的故事。
不过,李玄英看了这个话本之后,却说这个故事不太行。因为现在流行的说书内容,是讲古。相比于史书,讲古故事里的各种演义内容,肯定要夸张很多。但优秀的讲古话本,还是不能过于离谱。起码,得是观众能看得懂、理解的了的才行。
郭康的话本里,为了节约时间,赶紧进入主题,主角上来就照搬塞里斯的制度,开始官制建设。这一套官制过于中原,连现在的紫帐汗国,经过开国时这么多英雄人物的奋斗,经过这么多年几代罗马人的努力,都难以做到。
这种夸张,倒不是说不行,但看客们对于这种故事里,主角工作的效果,其实会有一个判断。最好的设定,是改革的效果,比现在紫帐汗国更弱上一点。
因为如果强过头,听众就会觉得不真实;如果弱过头,听众就会觉得主角太无能。总之,要把握好一个度。
相对而言,更弱一点又比更强一点,要更合适。因为这样一来,既生动能表现出这个“有能力主角”的形象,也会满足听众的自尊心,觉得“还是我们现在更厉害”。总之,像他这么写,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