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里,都不能这么乱写,他们父子俩的经营,自然也做不到这么完美。要不然,他爹在洛林落脚的时候,就该开始使用完整明制了,也不会等到现在再犹豫的。
只要比现在欧洲的情况更好一些,他就满足了,所以,也没有去强行学习大明本土的制度。在他看来,作为“简化版”的蒙古,就已经足够欧洲人学习很久了。
尤其是军事方面。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靠着草原上那点产出和人口,就几乎打遍了已知世界。即使战斗力上限不够高,但在适应性这方面,还是非常惊人的——而且看起来好像特别擅长欺负欧洲人。金帐汗国各部,后来都烂成这样了,还能对人家构成威胁呢。
而这,正是吴藩目前这个状态,最需要研究的东西。所以,他想看看,当年的蒙古军事集团,到底是如何考虑战略战术,如何对战争做出规划的?很可能,这就是过于“文明”的吴王府团队,在这片蛮荒大陆,所欠缺的东西。
如果能说明白这些,大概就会知道,蒙古人是如何从塞里斯北边的草原,一路打到这边来的。如果能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一下,应该也会有很大好处的。
不过脱欢直言,蒙古人能打遍世界,是因为他们到哪儿都会学习当地的兵法、战法。因为真论起来,他们基本上只有一点狩猎基础和组织本能,谈不上“理论”这么高大上的概念。
不管中原、波斯还是罗马,大家的军事理论,都比他们更加系统、完善。所以,蒙古人自己,都还得去学人家呢,适应性自然就好了。他想了解蒙古特色,怕是没有什么好了解的。
而且,脱欢还表示,学习我祖宗,不如学习你祖宗。这些年,紫帐汗国这边,都在通过爪哇元和帖木儿那边的渠道,了解明朝的各种战例呢。
朱文奎感觉有点出乎意料,但脱欢也给他说了个例子——比如这年头,很多地方的人,都把成吉思汗当做武力超强的魔王。但他当年能起家,最依仗的反而不是军事能力,而是擅长把更多人拉到自己阵营里。
真论打仗,哪怕在草原各部落内部,他也打不过扎木合,打不过桑昆。几次决战,更多的是靠部将出力,而不是自己开发出了某种新战法。相反,他主要的创新,反而都在练兵和组织方面。
不过这些组织,相对于汉地,还是太原始落后了。地中海世界虽然目前比较混乱,但自然条件这么好,其实反而用不着这种低配的版本,不如直接学中原。
朱文奎很好奇,于是继续追问,那成吉思汗身上,到底有什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脱欢想了一会儿,告诉他,是仁义。
这个结果差点让朱文奎绷不住,但脱欢却认真给他解释了一番。
他说,当年成吉思汗被扎木合击败,一度十分落魄。但有人来投靠的时候,他还是尽力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