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汉末:家祖乡啬夫 > 第215章 公达献奇策,本初谋子异

第215章 公达献奇策,本初谋子异(1 / 4)

第215章公达献奇策,本初谋子异

袁绍既得天子,势力大涨。

却说其帐下谋士荀谌,出身颍川荀氏,乃荀彧弟弟,当初劝说韩馥以冀州牧相让袁绍,立下了不小功劳。

颍川荀氏乃荀子后代,为名门望族,族中虽未出现类似三公这样的高官,却有许多族中子弟在各地为官。

后世记载于史书之荀氏子弟,都有一百余人。

当然,现在的荀氏并没有魏晋之时那般显赫,不过他们与颍川各大士族相互通婚,甚至与许多王宫贵胄、皇室子弟都有姻亲关系。

颍川钟氏、颍川陈氏,更是与颍川荀氏世代为秦晋之好,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的颍川荀氏,子弟遍布各地,姻亲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哪怕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绍,对于荀氏都不敢怠慢。

因此,袁绍对于荀谌也非常器重。

这一日,袁绍正在府中处理政府,忽有左右来报,言荀谌求见。

袁绍不敢怠慢,急忙亲自召见荀谌,亲切的问道“友若此来,所为何事”

荀谌说道“大将军迎天子入邺城,以致天下归心,士人争相依附。吾有一侄儿,不远千里来投大将军,希望我代为引荐。”

袁绍闻言不由大喜,道“友若侄儿,想必也出身颍川荀氏。”

“既为荀氏子弟,自然可堪大用,友若只管将之领来,孤必会为其安排一个重要官职。”

从这里就能看出,袁绍对于士族有着盲目的信任,反而不考虑对方是否有真才实学,眼看属下有人举荐士族子弟,甚至连对方姓名都不问,就直接许诺官职。

袁绍这么做,对于普通的士子以及寒门之人,或许会有奇效。

不过对于那些真正出身书香世家的士族子弟而言,却反而会觉得袁绍不善用人,未必愿意相投。

当初荀彧先投袁绍,也得到了礼遇,却仍旧弃袁绍而去,转投曹操。

因为这种士族出身的士子,根本不担心出仕的问题,只在乎所投之人是否为明主。

荀谌闻言,却是眉头微皱。

历史上荀谌投奔袁绍,除了才开始帮其夺取冀州以外,此后基本属于打酱油货色。

在最关键的官渡之战中,荀谌甚至直接玩起了消失。

他本来与自己弟弟荀彧那般,也觉得袁绍有些性格缺陷,只是碍于世家要分开下注的传统,才没有选择离去。

荀谌人虽然留在了冀州,心却未必在此。

不过自从袁绍迎天子入邺城以后,荀谌的态度也大有改变,隐约觉得袁绍或许真能成就一番大业,也打算日后尽心竭力辅佐。

他知道自己侄儿的本事,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说道“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袁绍看着荀谌的神情,却是面露疑惑之色,问道“友若有话但讲无妨。”

荀谌略微沉吟,而后说道“大将军可还记得家兄荀文若”

袁绍听到这个名字,脸色逐渐变得阴沉下来。

荀攸号称有王佐之才,来到冀州的时候,袁绍将之待为上宾,未曾想对方最终却选择了曹操。

这件事情,让向来自负的袁绍心中始终有一根刺。

荀彧投靠曹操以后,展示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让作为四战之地的兖州,居然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对外征伐。

荀彧越是才能卓越,袁绍心中越不舒服。

他看到荀谌旧事重提,语气也变得冷淡,问道“此事与荀文若有何关系”

荀谌正色道“所谓举贤不避亲。”

“此次吾所举荐之人,智谋胜吾十倍,若论治国或许比不上家兄,若论运筹帷幄,却尤有胜之。”

“文若有萧何之才,吾所举荐之人,却有张良之智。”

最新小说: 铁血虎贲战大明 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 晴时踏雪覆白桥 邪能并不会欺骗你 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 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九幽剑主 凡尘仙缘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