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夹道作为中原通往南阳盆地的必经峡道,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哪怕到了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遗留的方城,仍旧没有完全消失。
既然严颜等人都知晓南襄夹道易守难攻,乃是设伏的绝佳位置,袁军将领又岂会不知
真要在此设伏,或许此前谋划就会前功尽弃了。
之所以没想着让文聘引得袁军前来,乃是因为诸葛亮认为仅凭文聘及其麾下千余士卒,这个诱饵不足以让淳于琼心动。
如此残兵败将,淳于琼必不会亲率大军追击。
如果只是埋伏几千袁军,诸葛亮何须自襄阳出发,就开始苦心谋划
文聘就好像是钓鱼佬率先打下的窝子,黄忠及其麾下五千步骑,才是致命的诱饵。
首战大胜对于一场大战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楚王殿下既然已经下达了首战必胜的死命令,相信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南下的淳于琼,必然也接收到了袁绍同样的命令。
因此,不仅诸葛亮、黄忠等人心急,淳于琼同样如此。
黄忠出道即为中郎将,不论在刘表麾下还是在周琦麾下,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乃是楚国屈指可数的上将。
相比起文聘,黄忠的首级更加充满诱惑力。
更何况,还有黄忠麾下所率领的五千步骑,若是能够将之击溃,绝对算是首战大胜,淳于琼不可能不动心。
五千步骑,也是诸葛亮斟酌许久才定下来的数量。
兵马太多,以黄忠的威名,淳于琼未必敢与之决一死战,更不用说是有了拿下黄忠的想法了。
兵马太少,既不符合黄忠的身份,也未必能够击败高览。
五千刚好,不多不少,也比较符合黄忠楚国上将的身份。
之所以让黄忠遇到高览要奋起神威,许胜不许败,诸葛亮既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也是担心黄忠表现太过拉胯,会引得淳于琼怀疑。
当然,诸葛亮拿黄忠、文聘充当诱饵这件事情,自然不能明说,免得两位将军心生芥蒂。
目送黄忠率军离去以后,诸葛亮当即对着严颜说道“传令下去,三军拔营,继续南撤,临走之前记得清除痕迹,不可让袁军知晓吾等真实兵力”
严颜问道“难道不在这里埋伏袁军”
诸葛亮摇头道“此地虽是埋伏的绝佳之所,淳于琼等人也必会有所防范,不可取也。”
却说黄忠率领五千步骑前去救援文聘,尚未抵达就被袁军斥候探听到了踪迹。
当高览得知是黄忠这位荆楚名将领兵杀至,不由心中凛然,一面整军备战,一面派人向淳于琼求援。
“杀”
黄忠率领五千兵马杀至,直奔被包围的文聘而去,气势如虹。
高览见状,哪怕兵力略微占据优势,亦不敢轻撄其锋。
他又担心文聘趁机从山上杀出来,与黄忠两面夹击自己,当即喝道“先行撤退,以保存实力为主等到淳于将军率领袁军抵达,再追杀楚军不迟”
作为淳于琼心腹大将的吕威璜,闻言却是喝道“我军麾下步骑六千,皆为河北精锐能战之士。黄忠只是率领五千兵马前来,将军何故畏之如虎,居然不战而退,任由黄忠将文聘救走”
高览喝道“黄忠乃当世名将,其麾下兵马必为楚国精锐。我军虽众,却要分兵防备文聘,并占据兵力优势。”
“陛下大举南征,勒令吾等首战必胜,若是贸然出击损兵折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吕威璜大怒,道“汝畏敌如虎,安敢在此乱我军心”
“好不容易将文聘围困于山上,绝不能让黄忠轻易将之救走,汝畏惧黄忠不敢出战,某自领兵前往挡之”
言毕,吕威璜居然不顾高览阻拦,率领麾下三千兵马前去阻拦黄忠。
高览见状,又气又急,却也无可奈何。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