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佐渡岛登陆一波三折不同,明军主力不管是攻占对马岛还是踏上本州岛,遭遇的抵抗都微乎其微。
也就是在遭遇倭国城池的时候,大军进攻速度会遇阻。
但是一旦拖上大將军炮,几炮下去城墙崩塌,破城还是易如反掌。
刘綎率领的北路军不仅已经成功分割了石见和出云边境,先锋军已经进入安云。
而南路军在邓子龙的率领下也是快速突进,趁著倭国其他大名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兵锋衝进了周防。
魏广德划定的石见地区,其实並不仅仅是石见,而是包括安云和周防,他是要把本州岛在石见地区拦腰截断,甚至有全部吞併周防和长门的意思。
如此,就等於占据本州岛西部,控制长门海峡,也可以左右瀨户內海的实力分布。
本州岛西海岸驾船到东海岸,要么北上走北海道绕过本州岛,要么就是兜到九州岛南段绕行一大圈,会极大的阻隔倭国船只东西交通。
形势如此严峻之下,毛利辉元此时被逼无奈只得退出周防进入长门,同时想清洲城求救。
毛利军大军都在东部,但是在面对明军突袭时,他也调动了部份军队反击,但是效果並不好。
在明军摆开阵势后,倭军能取得战绩很小,几乎无法阻挡明军前进的脚步。
人家根本就不和他近战,直接用火炮打乱铁炮阵,然后用军阵横推,让倭国一直以来的打法无法奏效。
这就是魏广德一直主张加强东征军火炮优势的原因,如果只是用鸟銃,那基本上和倭军就是同一条线上,完全靠军队硬拼杀出一条血路来。
而有了大炮的加入,可以极大的削弱倭国远程打击部队,直接把倭国大名手下最精锐的铁炮队打崩。
精锐部队的崩溃,就会带动其他卒轻的溃败,就是这么简单。
没人不怕死,如果有贏的机会,还是有勇士敢於赌上性命博一把前程。
可是,当精锐的军队都挡不住的前提下,临时徵召的卒轻又如何御敌,那不是和送死没区別。
所以几次交战下来,每当铁炮队被打崩后,卒轻阵营也会顺势崩溃后退,即便有武士强行弹压也是不行。
而且,实际上因为倭国大部分土地都是山地和丘陵地形,在这样的地方其实很难完全摆出大阵,进行大规模会战。
所以这样的环境下,明军能够集中火炮对当面的倭军进行弹雨洗礼,往往会让倭军前阵根本无法抵御而溃退。
戚继光已经下船,登上本州岛,而他的注意力其实还是在清洲城方向,看织田氏大军是否会前来相助毛利氏家族。
此时的清洲城,因为明军登陆石见地区的消息,气氛也紧张起来。
羽柴秀吉和其他权臣在接到毛利辉元的求救书信后,这才完全搞明白明国的算盘,这是看中了佐渡岛和石见银山,打算硬抢倭国的財富。
这当然不行。
几乎没有爭议,羽柴秀吉就和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等人达成出兵救援的决定,並开始集结织田氏和附属大名的军队。
甚至对德川家康也下达了紧急动员令,不准德川家康保存实力。
同时,也把明军寇边的消息传递给远在关东的北条、上衫等大名,让他们也调集军队前往石见作战。
倭国的本州岛,从西向东的势力分布大致是毛利、织田、德川、北条等,他们的大军要前往石见地区,那必须经过织田氏控制的地盘。
不过考虑到二百多年前倭国全国奋力抗击蒙元入侵,这次织田氏和德川家都允许其他大名的军队经过他们的领地前往助战。
同时也通知了四国岛和九州岛的池田、岛津等家族,让他们也出兵支援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