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精准的广告投放吗?
是超高比例的创作者分成计划吗?
是厉害的自制频道吗?
都不是。
youtube的商业逻辑很简单:一个几乎不用交网费的视频网站。
为什么此前华夏的视频网站做ugc或pugc都失败了?
因为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为什么抖音2016年刚上线的时候只允许15秒短视频?
因为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到2019年年末才从允许10秒短视频,上升到依然捉襟见肘的15秒短视频?
因为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华夏视频网站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优酷与土豆,以ugc(用户分享内容)加长视频正版内容的混合模式;
第二类是以56网、酷6为代表的ugc模式,专注用户分享内容和互动;
第三类是以爱奇艺、企鹅视频、搜狐视频等为代表的正版高清派;
第四类是以激动网、第一视频为代表的视频资讯类。
现在回顾,你会发现第三类以正版内容为主的视频网站成为了目前的主流,
第一类里ugc和正版剧集都要做的优酷土豆合并之后,事实上也成了第三类。
第二类以ugc、pgc和社区为主的视频网站已经死绝了……
哦,不对,是死了一轮,现在b站是第二轮。
为了平衡高额的用户成本,b站开始会员购、直播、广告、游戏和用户特权,不断拓展商业模式。
虽然盈利了。
但老用户不满了。
质疑它过度商业化。
不再是自己那个青睐的,清纯美丽的‘小破站’了,用户不断流失。
所以,它能活多久还是一个问题。
那youtube为什么就不同呢?
要解释这件事,我们先从国内的网络环境说起。
如果上网足够早,应该记得国内互联网联通用户和电信用户之间互相访问、传文件、打语音或视频是很慢的。
直到现在,国内部分网游还分电信服、联通服、移动服。
原因是即便华夏的运营商都是国企,但各公司之间仍然独立核算。
它们各自建自己的基础设施(以前是),相当于形成的是“几个物理上的网”。
你作为一个联通用户,你给联通交的上网费是用于访问挂在联通网上的那些资源。
无论是你和一个电信用户聊天,还是从挂在电信机房里的网站下载内容,都有一半是在使用电信的基础设施。
所以理论上,你还得给电信交钱。
但是,这事儿不能做太绝,不然就真成两张网了。
所以,联通和电信之间会签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在国内被提及的比较少所以没有名字。
在国外就叫peeringagreement,对等协议。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联通和电信两家的用户之间相互访问起来方便,尽管联通用户没给电信交钱,电信用户也没给联通交钱,但是他们对彼此都能获得一定的免费数据交换配额。
比如约定,每天所有联通用户能往电信网上发1tb内容,每天所有电信用户向联通网上发1tb内容。
在这个额度内,联通和电信两家公司谁都不给谁付费,两家用户也不用付两份宽带钱。
但“对等协议”这个名字听着就要坏事,因为互联网上的事儿,哪有那么多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