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杨勤知道无法速取,于是下令银枪、黑稍两军停止进攻,转而从各处押解俘虏至城下,先劝降。
不果之后,于十四日发起了新一轮猛攻,以这些龟兹百姓为先导。
于阗、疏勒以及抵抗数日后投降的姑墨大军也慢慢汇集而来,他们驱赶着温宿、尉头两国的残余丁壮,勒令他们从龟兹城北发起进攻。
一时间,城上城下流的竟都是龟兹人的血。
十七日,就在攻城战进行到第七天的时候,杨勤得到后方来报:西边二百余里外出现敌骑,袭扰了我方转运粮草的丁壮,死者数百人。
杨勤不敢怠慢,令殷熙调集骑军主力,追剿这股突然冒出来的敌人。
茫茫黄沙之中,河水快速奔涌着,发出哗哗的响声。
有时候你都会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其河水流速如此之快,又如此之急。
被河水滋润的芦苇、树丛之畔,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仿佛突然收到了什么消息,立刻停了下来。
领头之人趴在地面上听了听,似乎没什么头绪,然后扭头吩咐了几句。
语言口、音调奇异,让人摸不看头脑。
观其长相,乃黑发髯、高鼻深目之种类,显非中原人土。
再看其装束,多为花色艳丽的西域衣袍,头戴尖帽,正在披挂的甲胃亦多为中原少见的锁子甲。
大部分人其实身披两重甲,内穿札甲或皮甲,外面再套一层锁子甲,可谓豪奢。
战马被牵了过来,分发给所有人。
他们高矮胖瘦不一,甚至年龄也不一,有人明显就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有人则已胡须斑白一一说真的,可能也就四十岁。
显而易见,他们并非精挑细选的精壮,而是以氏族为单位编组的部队。不过整体训练有素,动作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士兵对军官很信任,军官对
单靠训练是达不成这种效果的,他们多半经历过很多战斗,甚至以此为生。
武器方面则长短皆有,弓更是人手一把,身上往往还插着奇怪的投掷类武器。
待所有人都整理、披挂完毕后,军官一声令下,带着百余人当先而走,向西驰去。
三百人紧随其后,器械精良,士气高昂。
数十人落在最后面,手里挽着多股缰绳,带着数百匹换乘马匹,稍稍拉开了一段距离。
他们这样做不是没有原因的。
很快,南边的烟尘中,一支车队若隐若现:约三百辆大大小小的马车、驴车,另有二百余峰骆驼。
马夫、驭手们有些慌乱,立刻停了下来,开始手忙脚乱组织防御:其实就是想办法把车围起来,人躲在中间。
护卫他们的骑兵亦有百余,看服色五花八门,人亦披头散发,应非经制之军,而是氏羌部民。不过他们勇气可嘉,见到数百敌人冲过来,居然毫不怯阵,翻身上马之后,手提长枪就冲了过来。
烟尘愈发大了。
河水流淌的声音亦被密集的马蹄声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