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安安”
“听到了娘”
“手脚快点”
“知道了娘”安然手下紧忙活,她来孔府就赶上孔府准备过新年,过年全府上下都忙,尤其她和她娘所在的点心馍馍处,一早就要把祭司用的馍馍、年糕、花糕做出来,还有今日需要的主食。府里主子不多伺候的人多,据她娘说府里仆妇差役上下差不多有四五百人,光厨房就有内外两个。
她们所在的馍馍点心房就是五大间,后面还有一整座三层楼的厨房,这只是内厨房的规模,这还不算各房单独设立的小厨房和外厨房,孔府光厨房堪比皇宫的御厨房了。
安然手下揉着一个个面团,对这次安排很满意,她来的时代正是乾隆盛世的时代,也是孔府最辉煌的时代。而她的年纪只有十二岁,正是女子豆蔻年华但也正是让她娘操心的时候,别人惦记的时候。
一个个活龙活现的动物瓜果在她娘杜氏手里诞生,安然揉了面便也跟着做,做不好太精致的简单的却是会的。
“看看安安的手就是巧,我说安安就随了杜嫂子”过来的是一直想把她家闺女小桃推销给杜家的孙婶,她们都是馍馍点心房的,只是杜氏一直没松口。
“看你孙婶子说的这孩子都被我和她爹惯坏了,到如今连花糕都做不整齐呢”杜氏说着谦虚的话却是笑眯眯的,她有三个孩子,上面两个小子,就这一个闺女,她就想娇养。
“我家小桃也不错,干活又快又好,连于妈妈都夸她呢”小桃在内院负责打扫,于妈妈是管事妈妈。
杜氏一听忍不住就想笑,小桃长得身高体壮,可不干啥都有把子力气“还是她孙婶子有福”
“她孙婶子,赶紧看看炉子,百合酥好了没有”一脸严肃的吴管事朝这边喊起来,闲聊也不看时候
“就去看”孙婶子讪讪一笑赶紧小跑着去了烤炉,吴管事朝杜氏点点头,那意思就是她针对的是孙氏。杜氏还以微笑,她在这里别人都给面子,无他,她男人是灶头,也就是负责做菜的头头。现在她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厨房做帮工,一个在内厨房做案板,所以她的腰板很硬很直
一会儿那边传来油酥与面粉、糖经过高温烘烤才散发出来的甜香味。安然吸吸鼻子还有一股鸡蛋糕的味道,大灶冒着热气的是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花卷、豆包和花糕枣糕等。
一个身体肥胖的丫头朝那边吸吸鼻子,忍不住吞咽了几口口水,随后被她娘叫去揉面。那是胖婶和胖丫,在馍馍点心房内专管和面蒸馍馍。别看活计简单,一般人还就做不来
长长的面案上是十几个人忙碌的身影,每人有固定分工,她和她娘做的就是花糕,花糕是山东过年家家必做的面食,造型很多,大多都有美好的寓意。民间做的花糕有型没颜色,而安然她们做的却是有颜色的,原来这时代人们已经学会了利用植物颜色溶进面食中。
杜氏做了一个花篮,安然跟着做了一个茄子,一根辣椒,一根黄瓜,杜氏又添了一根玉米,一束麦穗,每样都有形有色,就是过来的吴管事都不禁夸赞。
“怪不得连太夫人夫人都夸嫂子的手巧呢,真好看”
“吴管事谬赞了,颜色就调出这几种,有些东西想做却做不出来。”杜氏谦虚道。
“已经很好了,嫂子做好了赶紧上锅,今儿时间紧。”
“知道了吴管事,马上就好。”杜氏笑着将做好的俩屉花糕送到蒸锅,回来继续做。
“今年的红包不知道有多少”做豆包的刘家媳妇小声道。
“去年就有一百文,今年应该少不了。”旁边的小张氏也低声道,随后神秘朝周围看看“听我们当家的说北京的圣人要来呢”
刘氏顿时睁大眼“真的不是去年刚来的吗今年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