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然,又自知必死,又何必多做挣扎呢
因而,他也没有刻意的收拢士卒、激励他们死力鏖战,更没有在汉军旌旗越来越近时让部曲护卫逃亡。
甚至,他都不愿意再关注战场了。
只是微微昂着头,默默的看着绣着“魏”字的旌旗,眼神中不悲不喜,更没有什么不甘或者愤慨。
是啊,他应该愤慨的。
从继任雍凉都督开始,他一直呕心沥血、尽忠职守,但最终却是迎来了天子的猜忌与朝野的质疑,还要落个兵败身死的身后名。
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
被逆蜀所败的,并非止于他一人
如先前的曹真,尚有无数为魏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的宿将,但兵败的骂名最终却是令他一人担之
时也,亦命也。
唉,悠悠苍天,何故苛我
司马懿昂头看着暮秋时节异常晴朗的苍穹,看着白云苍狗的变化无常,心中悄然叹息了一声,亦缓缓的耷拉下了眼帘。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战事结束。
魏雍凉都督司马懿临阵身死,麾下将士或死或降、全军覆没。
而斩将夺旗后的魏延,只留下副将督促士卒收拢降卒与打扫战场,不顾疲惫亲自带着万余士卒赶来长安城下。
随他而来的,还有没有参与追击的、垂垂老矣的吴班。
“我虽老迈,亦能任旧都城墙之上的执旌郎”
他是如此对魏延说的,带着满脸的亢奋与满目的激动莫名。
对此,魏延畅怀大笑。
就是笑着笑着,便徒然觉得眼鼻有些发酸。
北伐了那么多年,大汉诸多老臣中,有机会进入长安旧都、看着大汉旌旗飘杨的人,已寥寥无几矣
待他们赶到了长安城下,姜维便引兵去左冯翊主事了。
因为长安城易主已无有悬念。
先前魏国在关中的戎兵约莫十一万,司马懿引了十万赶去决战,再扣除护粮道与增援泾水河谷谷口的兵力,长安城内仅有一千戎卒与三千郡兵戍守。
虽说,有高厚皆七丈的城墙作为庇护,且粮秣辎重皆充足,以这些兵力戍守城池数个月不在话下,甚至一年都未必被攻陷。
但这一切的前提,需建立在外有援军的情况下。
当秦朗引兵临城而不入、司马懿尸首与大纛被汉军送来长安城下招降时,城内将士皆不复有负隅顽抗之心。
无他。
他们都知道,不管他们坚守多久魏国都不会有援兵来了。
只不过,长安守备、领京兆太守的张缉不降。
因为他先父张既乃是魏国名臣、备受魏武与魏文厚恩,更因为他的女儿已经定下了亲事,将要成为魏国的齐王妃。
曹叡收养的宗室子有二,分别乃齐王曹芳与秦王曹询。
虽然曹芳的年纪比曹询小了一岁,但更受天子的喜爱,尤其是曹询身体不佳、常年疾病不断,因而魏国上下都知道曹芳才是魏国的第三位帝王。
于公于私,他都没有投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