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他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觉得大势已去的郡兵,在汉军的招降下打开了城门,令他求仁得仁。
至此,大汉复旧都
除了潼关与武关之外,全据关中
捷报传回蜀地时,丞相刚踏入成都的地界,正在天子的陪伴下往先帝惠陵而去。
得悉丞相归来的天子刘禅,出百里迎接。
他对丞相归来很讶然。
因为他知道丞相为还于旧都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弗能理解,为何丞相不进入关中、登上长安的城墙呢
对于他的疑惑,丞相只是笑了笑。
有些事情不必说透。
对于丞相而言,有魏延等人进入长安,就足以告慰所有失志兴复汉室的老臣了;而兑现当初在先帝崩殂时许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承诺,他不能假他人来谒惠陵。就如在出师表中所言的“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样,他想亲自前来告诉先帝一声,他不负托孤之重
始于托孤,终于还旧都。
善始而克终,此生才是不复有憾。
丞相没有给天子讲述缘由,只是一味的交代着后事。
如还于旧都后,大汉务必要休养生息,让饱受征伐之苦的将士休整的机会、让民生慢慢恢复;比如在他之后,大汉的兵权当如何划分、执掌中枢的人选以谁更好;还有细细叮嘱天子如何做一个明君,等等。
此外,还叮嘱了留在蜀地的蒋琬等人以及抽空见了赶来的妻儿。
待到关中捷报传来,苦苦等候的他也终于可以往惠陵而去了。
先帝的惠陵规模很小,前来拜谒的士庶乘车骑马至三百步都不算大不敬,但这短短的三百步,亦令早就行走不便的丞相走得很艰难。
前一百步的夯土路,在天子刘禅的搀扶下,拄着杖的丞相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待踏上了石路,百步之内丞相不得不停下休息了好几次。
此时,天子终于忍不住。
挥手将身后侍从护卫皆遣开后,便在丞相面前矮下了身子。
出声道,“我负相父过去吧。”
丞相微愕,旋即,含笑摇头回绝,“不可。陛下乃天子,岂能负老臣哉。”
“先帝曾谓我,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天子刘禅没有直身,继续劝说道,“今我于先帝陵前负相父而行,乃尊先帝之言也,有何不可”
闻言,丞相轻笑出声。
好一会儿,才轻轻颔首,“好。”
早就瘦削的丞相很轻,百步的距离也很短,正值壮年的天子很快就到了封土陵碑前。
轻轻放下丞相,天子后退一步给先帝陵碑行了一礼后,才对丞相说道,“相父,我在不远处候着,若相父有事,挥手召我。”
言罢,便返身而去,很体贴的让丞相独处。
丞相没有言语,只是看着他远去背影的目光很是欣慰。
直身,弃杖,整理衣冠,很艰难的很恭敬的给先帝行礼罢,丞相缓缓坐在了陵碑前,默默的看着“汉昭烈皇帝之陵”字文。
来之前,有许多话语想说,到了以后,一时之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沙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