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一结束,新的战俘就已经开始修路了。一边维修原来的大路,一边勘探更合适的公路路线。
带头勘探的工程师林文英跟先锋军很有缘分。
前世李衡上学时曾经听说过他的事,虽然不是大牛,也是精英一类,死得有些惋惜。
在当初准备野人山之行前,李衡不由递过去了一封信函。当时远隔千山万水,他无力去改变,只能通过一封信扇动一下蝴蝶翅膀。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了在林文英出事的某县附近有个铁矿,改变一点他的行程。只要有改变就比原来情况强。谁知还真扇动了林文英原来的人生轨迹,虽然还是西北翻了车,但却没有死去,而只是残了一条胳膊而已。
修养了一年才缓过来的林文英,暂时没工作,被李衡请了过来,负责公路探勘。
和他一样,碰到先锋军后,很多人的人生轨迹都改变了。
余青松遇到的第二个熟人就是这样。
汤飞凡,据说华夏以前最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此时也被先锋军的充沛研究资金和设备齐全的研究机构所吸引,答应了和先锋军的合作。
“伍会长也在这里,我等可时常讨教。”汤飞凡提到的伍会长,余青松一听心中也是吃惊。
他明白指的是伍连德,这可是华夏医学界了不起的人物,当初东北的大鼠疫都被控制住,没让华夏遭受一战后的这一波流感灾难。
后世称,伍连德才是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我来此,是为了青霉素而来。”汤飞凡直接点名来意,现在青霉素已经不是秘密,“先锋军也在组织人员研究青霉素,据说已经有了菌种。”
“青霉素”余青松虽然不熟悉医药和生物,却也听说过这种比黄金还贵重的神药,听说只有美国人有,没想到先锋军也有了。
“也不知道菌种行不行”汤飞凡显然是等的时间长了,话才多了,“不过据说有个来自美国的留学生也会来这里,他应该知道的更多。他叫什么来着哦,对了,他叫樊庆笙。”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