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这是最现实,也最可怕的猜想。平台是巨兽,即使受伤,也有一万种方法将成本向下转移。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在平台面前几乎毫无议价能力。
“很有可能。”川味老王叹了口气,“他们财报要好看,股东要交代,这罚款的钱,最后还不是得从我们商家和用户身上抠出来?要么涨佣金,要么逼着我们参加新的‘服务费’项目,名目多得是。”
随着讨论的深入,商家们开始进行更精细的得失计算。
“其实仔细算算,以前那种恶性竞争,我们也没捞到好处。”
“轻食主义张总”试图理性分析,“平台补贴大战,看似带来了订单,但那是虚胖。我们为了配合活动,压低了菜品利润,甚至亏本,还要支付高昂的佣金和配送费。
看起来单量火爆,月底一算账,净利润没多几个子儿,还把自己累得半死。现在补贴停了,虽然单量可能会跌,但如果大家都能回归正常定价,不用再打价格战,或许每单的利润能提上来一些?关键是看用户买不买账。”
“道理是这个道理,”甜甜圈李姐反驳道,“但用户已经被惯坏了啊!你突然把价格涨回去,他们立马用脚投票,跑去别的店了。到时候单量利润一起跌,更惨。”
“而且,配送费怎么办?”烈火烧烤小马补充道,“平台要是把补贴配送费的政策也收了,配送费涨个三五块,很多用户就不愿意点了。
这压力给到我们,我们是自己掏钱补贴配送费保住订单,还是跟着涨价吓跑顾客?”
群里陷入了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有的认为长痛不如短痛,监管介入是好事,能促使行业回归健康,让用心做品质的商家有活下去的空间。
有的则悲观地认为,这只是换一种方式“死亡”,失去了流量和价格优势,中小商家根本竞争不过那些有品牌效应和资本实力的大连锁店。
最终,像大多数类似的商家群一样,热烈的讨论逐渐平息,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更多的商家,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沉默。他们是街边夫妻老婆店的老板,是经营着单一品类的小作坊主,是刚刚投入积蓄开张不久的新店主。
他们没有精力在群里长篇大论地分析利弊,他们更关心明天早上的采购成本,关心这个月的房租能不能按时交上。
他们清楚恶性竞争是饮鸩止渴,但也恐惧失去那点赖以生存的订单。监管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远水能否解近渴?平台的惩罚是大快人心,但会不会引来更严厉的盘剥?
处罚决定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有人觉得它能洗刷污浊,有人却只担心自己的小屋会不会漏水。
大多数商家,在短暂的喧嚣后,选择了回归日常的忙碌与沉默。他们能做的,只是更加紧盯着后台的订单数据,更加精打细算地控制成本,更加忐忑地等待着平台下一步的通知,以及用户用钱包投出的最终票选。
他们的心情,正如“川味老王”在群里最后发出的那句感慨:
“唉,说啥都没用。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咱们啊,还是琢磨琢磨明天怎么把菜炒得更好吃点,看能不能留住几个老主顾吧。”
这声叹息,道出了无数商家在资本与监管的夹缝中,那份深深的无力感与坚韧的求生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