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751章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事情

第751章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事情(1 / 4)

论道,并没有讨论太久。

因为鲁父这边拿到的书,很多都类似于“故事类的传记”,这玩意儿需要自己去通读,然后一点点的体悟。

古之文书,多用文言文,号称微言大义,除了因为在纸笔墨砚还未成批量出产的时代,任何一种书写材料,想要制造出来都耗费颇多。

更重要的就是,中国人,不喜欢将话说死。

非黑即白,从来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更重要的就是,“道家”的思想,一直影响上古先贤。

老子的那一套五千言道德经,是真的结结实实将“道”这个概念,彻底阐述了大半。

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的思潮影响下。

就如之前子豫所言的那样,道理在一定范围内,是经得住考验,但在这个范围外,道理就不见得是铁律了。

所以,古代的经义,绝对不能说死,万一有个好歹,你说不定要被定在耻辱柱上一辈子。

此外,就是传抄的问题。

鲁父手中的东西,是经过下边整理的,根本不可能是辛屈的原本。

他虽然有心思写很多东西,但不是万能的,他仍然需要有人帮忙编纂誊写。

而这些活,大部分交给了刚刚从学校里毕业,选入宫内的中书官们手中。

如此一来,总会有中书官在誊写的时候,加入符合他们习惯的词语。

也不是他们想要篡改什么,而是辛屈写的文字内容,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会下意识用白话文。

而白话文,不符合作为正式文书的标准规范。

虽然现代一直吐槽文言文很难学,可文言文本身就是一套记叙范文,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文书内容”在传播之中的失真。

虽然后世翻译的时候,总会加入各种各样的见解。

但只要你不走入逻辑的死胡同,那么“经义”就可以被自己注释。

所谓“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就是这个方向的延伸。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经义”的生命力。

为什么《易经》是百经之祖,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易经读懂了,你能从里头看到道、儒、法三大家的影子,甚至你还能看到一些佛教的影子。

虽然佛教的是属于牵强附会,但不可否认,在宋代的文人手中,汉传佛教其实已经完成了合流。

而辛屈本人,并没有受到“原生佛教”的影响。

所以他本人写《佛术》一文的时候,就是用他个人的理解,以及体悟,整理出来的《佛术》,说到底,这玩意儿也是受到了辛屈本人的影响。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以辛屈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宗”而结束。

不管你想要读写什么儒、什么法、什么道,你总要接受辛屈本人的哲思轰炸。

尤其是,辛屈还受过马列毛的影响。

多且杂,算是鲁父本人的感觉。

他也是今天与子旬他们论道的时候,才感觉辛屈这个人,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方向很多是南辕北辙的。

但偏生他本人,好像不受这些南辕北辙的思想影响,自己就有自己的理解。

想到这里,鲁父看向角落里的子车余庆。

他。

似乎强调过,他的学派,是中庸的。

所以,这就是中庸吗?

“好了好了,头晕脑胀。”子旬摆了摆手,打断了还想继续说的鲁父,“辛屈脑袋里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这么多东西存在脑袋里,他真的不会头疼吗?”

“确实如此。”不少人也都揉了揉发胀的眉心。

第一次感觉到,知识如此多的痛楚。

鲁父点了点头,也不多言,起身的时候看了一眼还在写字的“殷儒”们说:“记录的时候,最好用燕国的隶书。

隶书的体系完善,字也多,能表达更准确的意思。

毕竟,最后誊写出来的都是文言文。

只有文言文,才能保证失真的降低。”

“好,你们回去之后,好好记录清楚。”子旬没有反对,因为他很清楚,殷商巫师将文字看得很重,而辛屈本人就是个神人,一己之力整理出了两三套文字系统,而最完善的,自然是隶书,并且隶书的造字法他还发出来了。

地方上已经有些部落,开始用辛屈的“造字法”开始造字,短期内,能弥补文字的不足。

毕竟辛屈的隶书,这些年发展下来,也就只有五千出头的文字,跟历史上巅峰期的八九万字比起来,差太多了。

但也比甲骨文强一些。

最新小说: 三国之无上至尊 异世界魔兽育种指南 咸鱼王妃有点难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我掌握着穿越名单 开局变萝莉:因为太强只想睡觉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