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日本百姓从阴阳师那里获得艰苦生活的安慰,日本天皇也从阴阳师那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决策上的保障。在日本蒙昧时期,阴阳师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因此,阴阳家不仅在中国,也在日本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并流传至今。
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学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思想核心就是依靠阴阳五行理论。其中的核心学说包括“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五德终始说”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行,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五行依次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包含着变动运转的观念,即相生与相克。
邹衍最早将阴阳和五行概念结合起来,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阴阳五行生克学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皇帝之始是土德,因为木胜土,所以代替皇帝的朝代就是木德;因为火生土,所以代替夏朝的商朝是金德;因为火胜金,所以代替商朝的周朝是火德;
因为水胜火,所以代替周朝的秦朝是水德。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解释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在那个诸侯相互讨伐的战国时代,邹衍的这一学说受到各国诸侯的广泛欢迎。
这种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把新王朝的兴起看作是五行相生的必然结果,适应了建立新的统一王朝的政治需要。后来,秦始皇把“五德终始说”作为秦王朝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后世几千年。甚至华夏的传统医学——中医,也包含五行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体系。
古人片面地认为地球是方形的,我们位于中央,边缘都是海,分为东南西北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不仅指全国各地,还是四邻各族的居住区域。
然而,邹衍却不这么认为。他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由小推大,由近推远,大胆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九州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华夏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名为“赤县神州”,意思是邹衍认为华夏其实是世界的1\/81,并且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
中国的名称叫“赤县神州”,上古时黄帝以土德王,统辖的区域叫“神州”,炎帝统辖的区域叫“赤县”,黄帝打败炎帝后,统一起来的土地就称作“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是天下九大洲之一,中国之下又分小九州,成为“九州中国”,即大一统的华夏。
邹衍的“大九州说”在战国时代的确是惊世骇俗的。邹衍也是首次提出中国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也是第一位挑战传统“中国中心论”的学者。
虽然邹衍从未走出过华夏,也没有读过有关国外地理的书籍,但他的“大九州说”却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界基本吻合。
在邹衍生活的战国时期,华夏(包括战国七雄及王室分封的其他小诸侯国)的面积大约相当于现在华夏的一半,即48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