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北低估的名将司马错

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北低估的名将司马错(3 / 3)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战国时期周天子基本是名存实亡,各国征战基本就是弱肉强食,而秦国此时的国家实力也并不很强。因此,发展国家实力才是第一位。

由此也能看出,司马错虽然名声比不过张仪,但他的战略眼光完全不输给张仪。

秦惠文王听完司马错的主张后,深以为然。于是,他任命司马错为将,率兵攻打蜀国。在司马错的率领下,秦国一举灭掉了蜀国,而后又乘胜灭掉了巴国,使得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

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叛乱,司马错率军平定蜀乱,并受命镇守巴蜀。此后,在水利专家李冰对巴蜀水患的综合治理下,秦国为秦国打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后方。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巴蜀地区源源不断地为秦国提供武力和财力,对秦国统一大业至关重要。

从这一点来看,司马错的这一战略眼光为秦国所带来的收益,可谓不输秦国任何名将。他的“得蜀则得楚”这一战略主张,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也得到了验证。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绕过楚国在秦楚边境的大军,直接从蜀地攻打楚国黔中郡,大败楚军。楚顷襄王被迫献上黔中和汉水以北地区,向秦求和。

而司马错的这条“迂回路线”,也被后来白起在鄢郢之战中完美复刻,最终大败楚军,对楚国形成绝对优势。

《史记》曾说:“秦得蜀则得汉中,又得黔中,则断楚人之右臂而处之石孤矣。”秦国占据巴蜀以后,在秦昭王后期,随着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完成,秦国国力基本对山东六国形成绝对优势,统一六国的大趋势已经逐步迈进。

纵观历史,可以说司马错的战略眼光远比秦国其他将领要高很多。正因为有了他的“得蜀则得天下”的主张,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秦国立足未稳的那些年,灭蜀国、凭判断伐楚,无愧于名将身份,更是名将中的战略大家。

【秦,虎狼之师也,商鞅变法主力秦国一统天下历史小知识】

商鞅变法所建立的军功爵制,可谓秦国一统天下的制胜法宝。那么,什么是军功爵制?它又给秦国带来了什么?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秦国的制胜法宝——军功爵制。

说到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其法宝就在于两个字:农战。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因此,商鞅变法也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而秦国的军队之所以被称为“虎狼之师”,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具有秦国特色的20级军功爵位制度。这一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军功爵制的起源与发展

军功爵制是继西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之后出现的新制度。它产生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商君书》中说:“以决赏战功,故曰君绝。”其字面意思是因为军功而赐给爵位,田宅失意封国的绝不制度被称为军爵制。又可以称为军功爵制。如果认真考究,“军爵制”是其本名,而“军功爵制”是比较通俗而贴切的称呼。

一般人都知道军功爵制有20级,但需要了解的是,20级爵制其实有一个发展过程。《商君书》记载,最初商鞅所建立的爵制只有18级,从1级公士到17级大良造,再加上小夫1级。由于秦国早期爵制中没有侯爵,商鞅时期大良造自然成为最高爵位。商鞅时期爵位的称呼与后来的20级爵制相比,9级以前基本相同,只是个别级别有所不同。秦始皇时期,将爵级扩展为20级,在18级爵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列侯、关内侯、大庶长3级,并去掉小夫,最终形成20级爵制。

军功爵制的实施与奖励

商鞅变法规定,获得爵位的方法就是斩获敌人的首级。秦国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获得1级爵位。斩获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敌人的首级就是获取爵位的凭证,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兽决”。

那么,有了爵位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汉代的记载,人们的爵位高低是户籍登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的户籍制度承袭于秦代,因此在秦代,有无爵位的填写和我们现在的政治面貌填写同样重要。在秦代的户籍登记中,注明有无爵位和爵位级别,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因爵位而有明显差异。

商鞅变法时确定了两条原则:“劳大者其禄厚,功高者其爵尊,有功者虽贱必赏,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两条原则确保了立有军功而拥有爵位的人在社会上享有特殊的尊重和优待。虽然高爵与低爵的待遇有极大差别,但有爵者的地位优于无爵者,这是肯定的。</p>

最新小说: 红楼之如画江山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柯学:混在蜡笔小新的假酒 夜玄周幼薇 剑修宗门里的箭修 重生后,被倒追很正常吧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盛唐华章 十代掌门 我以机缘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