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对哥舒翰有知遇之恩,为何昔日的下属会逆袭成上司呢?这得从唐玄宗的好大喜功说起。天宝六年七月,唐玄宗让时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攻打吐蕃战略要地石堡城。
石堡城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城中,易守难攻。从开元十七年起,近二十年间唐军多次进攻此城,都无功而返。
王忠嗣认为急于攻下此城必然损失巨大,不如静观其变,徐徐图之。然而,唐玄宗一心求功,一面是下属主张按兵不动,一面是领导意图,王忠嗣不愿违背,搞得唐玄宗很不爽。
再加上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因王忠嗣功绩卓著而心生妒忌,于是在玄宗面前诬陷王忠嗣与太子谋反。唐玄宗闻讯大怒,将王忠嗣判处死罪。
哥舒翰得知后,为救老领导,他只身入朝,面见玄宗,直接要求以自己的官爵为王忠嗣赎罪。玄宗不理睬他,他竟一路叩头跟随,且言辞慷慨,声泪俱下。
玄宗被其一腔忠义之心打动,最终将王忠嗣改判为汉阳太守。一年后,王忠嗣郁郁而终,令人惋惜。经此一事,朝廷上下对哥舒翰称赞不已,他也因此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然而,领导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是不容更改的,石堡城还是要攻。石堡城三面临山,到处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山路可以发起进攻。
最终,哥舒翰以唐军死伤数万人的巨大代价攻下石堡城。正如王忠嗣先前所料,石堡一战后,哥舒翰名震天下,成为玄宗时代最耀眼的将领之一。
天宝十二年五月,哥舒翰率兵一举收复洪济城和大漠门城,同时收复了全部黄河九曲地区。从此,哥舒翰成为大唐守卫西北的长城。
后来,唐德宗曾对哥舒翰之子哥舒曜说,哥舒翰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而当时流传于河西地区的著名民歌《哥舒歌》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彼时的盛世大唐和盛世大将哥舒翰都光华夺目,荣耀无限。然而,辉煌之下,厄运也在悄悄逼近。
在大唐进入空前鼎盛期之后,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愈加腐败。为了一心宠爱杨贵妃,玄宗把军国政务全都交给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同时对安禄山、哥舒翰等胡人将领恩宠有加。
看多了宫斗剧,我们总以为后宫佳丽们为争君王恩宠会成天机关算尽,其实男人也一样。李林甫和东北军大佬安禄山是一伙,他们都瞧不起杨国忠,而杨国忠则拉拢西北军大佬哥舒翰组成一队。
这两队人成天明争暗斗,吵闹不已。后来,杨国忠仗着自己是贵妃的族兄,成功排挤了李林甫。从此,两方人马更是势同水火,即使唐玄宗亲自设宴调停,双方依旧是剑拔弩张。
宴席之上,哥舒翰作为胡人,还嘲讽安禄山忘本。安禄山一听此言,暴跳如雷,在酒席上跳脚大骂道:“突厥敢如此夜!”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此时的哥舒翰有了大靠山,杨国忠也不怕和安禄山闹翻。有了杨国忠的极力推荐,哥舒翰在天宝年间一路官运亨通。
这两年,他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他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美酒,二是美女,此时更是日日不离左右。然而,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年岁不饶人,哥舒翰每天醉生梦死,很快便被掏空了身子。
天宝十四年二月,哥舒翰在洗澡时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才苏醒过来,身体已不能行动。后来他便闭门在家养病。
说句狠心话,如果当时哥舒翰就这么一跤摔死,反倒也保全了他的一世英名。
然而,他最终却病歪歪地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大唐天下大乱,最后还被仇家安禄山俘获,不得善终。真是造化弄人,令人唏嘘不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率领15万大军,以“讨伐杨国忠,清君侧”为名,长驱南下。
地方官兵早已忘了如何去打仗,于是安禄山的叛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不久更是攻陷了东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