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二百九十章 被领导坑惨了的悲催打工人

第二百九十章 被领导坑惨了的悲催打工人(3 / 3)

面对叛军的进攻,哥舒翰的部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决意退守潼关。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唐玄宗派了一个叫边令诚的宦官来监军。

这家伙贪得无厌,向高仙芝索要贿赂不成,反手就给玄宗打了个小报告,说封常清和高仙芝玩忽职守、贪污军饷。玄宗一听,火冒三丈,直接下了朱砂手谕,忠臣就这样含冤而去。

封常清、高仙芝双双赴死后,唐玄宗又想到了病倒在家的哥舒翰。但此时的哥舒翰早已不是当年叱咤沙场的威武大将军,他的残年衰病之躯早已不适合出征作战。

然而,国家有难,皇上有诏,他不得不从。于是,哥舒翰被拜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统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潼关前线。

到了潼关不久,哥舒翰的部将劝他:安禄山造反,打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的名号。

假如我们留3万人把守潼关,然后率领大军回师,诛杀杨国忠,直接把军策澄清,那么安禄山的叛军就师出无名了。

这其实是汉景帝杀晁错的先例。哥舒翰其实也有此意,但考虑到杨国忠是贵妃的兄长,因此又犹豫不决。他想:假如这样干,那造反的就不是安禄山,而是我哥舒翰了。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这句话就传到了杨国忠那里。杨国忠害怕得寝食难安,毕竟对方手握数十万兵马,若突然调转枪口,自己必死无疑。

惶恐不安的杨国忠很快做了两件防备措施:一是迅速招募3000精兵,日夜训练于近畿之中,以防不测;二是招募1万人屯兵于灞上,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则是防备哥舒翰。

而哥舒翰也不是傻子,他也害怕杨国忠背后算计他,于是先下手为强,以商讨军情为由,将杨国忠安排的心腹李福德召至潼关,随即将其斩首,然后顺利吞并了灞上军队。

经此吞并事件后,昔日在统一战线上的这两人彻底撕破脸。这时候,杨国忠更害怕了,常常对他的儿子说:“我将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谁知道就在杨国忠惶惶不可终日之时,他人生的转机突然就来了。由于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因此激起百姓无比愤怒。

不久,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亲率军民奋起抗击叛军,河北17郡群起响应。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郭子仪由北向南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南下的道路也被张巡、鲁炅等人在雍丘和南阳等地挡住。

这样一来,安禄山不仅被潼关挡住前进不得,老巢又受到严重威胁,战争形势开始转向对唐军有利的方向。

就在此时,被局部胜利冲昏头脑的唐玄宗飘了,他下令让哥舒翰出潼关,一举收复陕州失地。

哥舒翰闻讯大惊,立即上书玄宗说:“金城汤池,自古利在坚守,不利出战。若出关交战,如其算失,关内动摇。”

哥舒翰的意思其实和当初高仙芝、封常清一样,都是主张先守住潼关,然后引朔方军北取范阳,促使叛军内部溃散。就连万里之外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也纷纷上书,极力劝阻出关作战。

然而,一直担心哥舒翰会对自己不利的杨国忠不停地在玄宗耳边催促:“贼王无备,而汉军出关是机会。”

不懂军事的唐玄宗就这样轻易被杨国忠蛊惑,不断派使者前往潼关,催促哥舒翰尽快出关作战。

迫于玄宗的压力,又有高仙芝、封常清被诛杀的前车之鉴,哥舒翰被迫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四日领兵出关。

他在灵宝被叛军名将崔乾祐设伏击败。灵宝一战,唐军大败,最终近20万大军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后来,哥舒翰只带数百骑兵,九死一生,侥幸活着回到潼关。回到潼关后,哥舒翰收集残兵败将,准备伺机再战,一雪前耻。

谁曾想,当翻江倒海般的战事发生时,唐玄宗已逃往四川,唐军大势已去。</p>

最新小说: 红楼之如画江山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柯学:混在蜡笔小新的假酒 夜玄周幼薇 剑修宗门里的箭修 重生后,被倒追很正常吧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盛唐华章 十代掌门 我以机缘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