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唐的遗憾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唐的遗憾(3 / 3)

封常清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高仙芝的麾下,然而起初他并未得到众人的认可。许多人认为他之所以能进入高仙芝的军队,完全是凭借他的厚脸皮,而非个人能力。

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天宝年间,达西部落叛乱,唐玄宗李隆基命令四镇节度使前往平叛。高仙芝被安排在半路进行伏击,结果唐军大获全胜。

战后,高仙芝要求将驻军地点地形情况和双方的兵力部署等情况详细说明后再上报。然而,封常清却在此刻展现出了他的才华。

他迅速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并递交了上去。高仙芝半信半疑地翻开报告,却惊讶地发现其内容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且完全符合他的想法。

节度使和几位文官收到报告后同样爱不释手,而封常清的名号也由此打响。

多年后,唐朝三次攻打小勃律,而卫国随后又命高仙芝领兵出击。

高仙芝不负众望,取得了胜利,并升任为安西节度使。这场战役的难度极大,并非因为小勃律士兵的战斗力强,而是因为行军路途极其艰苦,其中翻越帕米尔高原就是必经的一站。

最终,光是行军就走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高仙芝升官后,作为他的得力助手,封常清也自然是一路升迁。每逢高仙芝出征,都会放心地将一切事务交由封常清处理。

随着小勃律的评定,周围的小国也纷纷归顺,高仙芝的威名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被不断夸大和深化。然而,此时的高仙芝仍然只是下属的身份。

他的风头正盛,却也因此招来了顶头上司节度使的极度忌惮。就在这时,日后成为害死高仙芝的罪魁祸首的宦官将军边令诚却意外地帮了他一把。

边令诚如实向朝廷上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劝诫皇帝重用高仙芝,以免造成人才的损失。

于是,高仙芝顺利地成为了节度使,掌握了整个西域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大权。

天宝八年,位于现今阿富汗地区的西域小国吐火罗上奏朝廷,请求出兵攻打与吐蕃联合的石国。

已经有过先前战争经验的高仙芝自然成为了此次出征的不二人选,而封常清则作为他的得力助手紧随其后。

在那场决定性的战役后,唐军大胜而归,就连石国的国王也未能逃脱,被高仙芝亲手擒获,如同战利品一般被带回了唐朝。

小勃律与石国这两个曾经以吐蕃为后盾的国家,在高仙芝的两次铁蹄之下纷纷折戟沉沙。

高仙芝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山地之王”的美誉,在吐蕃人口中传颂,更为唐朝的西域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伊犁、塔里木、克什米尔这些曾经遥远的土地,如今皆纳入大唐的版图,成为帝国辉煌的一部分。

然而,即便是英雄也难逃人性的弱点。高仙芝,这位威震四方的将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贪财。这一性格上的瑕疵如同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阴影,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在唐帝国步入强盛之际,西边的拉阿伯世界同样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在沙漠中崛起。

拉阿伯帝国的哈里发曾立下豪言:谁能率先到达东方的中国,并将这片广袤的土地赐予他?

然而,阿拉伯人的脚步仅仅停留在印度,控制了中亚的几个小国后,便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只能与唐朝控制的西域遥相呼应。

尽管如此,阿拉伯的东扩之势对大唐的边境仍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两大帝国的碰撞似乎已无法避免。

在现今兹乌别斯克坦的土地上,曾有一个名为石国的小国。它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上,背靠着强大的唐朝,凭借着繁荣的贸易成为一个富饶的国家。</p>

最新小说: 红楼之如画江山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柯学:混在蜡笔小新的假酒 夜玄周幼薇 剑修宗门里的箭修 重生后,被倒追很正常吧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盛唐华章 十代掌门 我以机缘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