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长安城中盛行斗鸡之风,沛王和英王也热衷于这项游戏。有一次,为了给沛王助兴,王勃写下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
原本是出于好玩,却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文章中犀利的言辞被唐高宗认为有挑拨皇子关系之嫌。唐高宗大怒,当即下令将王勃逐出沛王府,并禁止他再入朝为官。
就这样,王勃的仕途瞬间跌入了谷底,从人生巅峰一下子摔落到了万丈深渊。
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王勃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选择离开长安,游历巴蜀,在山水之间寻找慰藉和灵感。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风格也逐渐从年少时的豪迈奔放转变为深沉内敛,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愁苦和思乡之情。
几年后,王勃应朋友之邀前往虢州担任参军。然而,他的命运似乎并未好转。在虢州期间,他因藏匿并杀害官奴曹达一事被判死刑。
虽然后来恰逢唐高宗改元大赦天下,他得以死里逃生,但却被革除了官职,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到了偏远的交趾做县令。
这场变故让王勃的人生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已经彻底失败,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悔恨。
回到家乡后,他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学问,完成了祖父王通的著作,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哲学、文学和历史的作品。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文学造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公元675年,王勃决定南下探望远在交趾的父亲。
在途经南昌时,他恰好赶上了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办的宴会。宴会上,阎伯屿邀请宾客们为滕王阁作序,以纪念滕王阁的重建。
众人都明白阎伯屿的用意,他是想借此机会让自己的女婿在众人面前一展才华,所以纷纷推辞。
然而,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当场挥毫泼墨,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辞藻华丽,用典精妙,描绘了滕王阁周围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诗更是将滕王阁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滕王阁也因此跻身于江南三大名楼之列。
当王勃写完这篇序文时,全场宾客都被他的才华所折服,阎伯屿也对他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