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三国第一美女,也是“乱三曹”的女主角。她以二婚的身份嫁入曹家,曹丕对她一见钟情,曹操甚至为她攻城略地,而小叔子曹植更是为她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坊间流传着“江南有二乔,河北有甄宓”的说法,可惜她年纪轻轻便因太过出众而被刺杀。下葬时,嘴里被塞满污秽之物。她就是魏文帝曹丕之妻——文昭甄皇后。
甄宓,字甄宓,出生于河北中山无极的一个名门望族,是西汉大司马甄邯的后代。甄家世代为官,门第显赫。甄宓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
据说甄宓小时候就很特别。她母亲夜里常感觉有白衣天神为她盖衣服。刘良见到甄宓后说:“这孩子以后贵不可言。”可惜甄宓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小小的她因思念父亲而肝肠寸断。
小小年纪的甄宓就让周围人觉得她与众不同。她从小就爱读书,记性特别好,看一遍就能记住。八九岁时,别的小孩都在玩耍,她却喜欢读书写字,还常用哥哥的笔墨。
当时大家都觉得女孩子不用读书,她哥哥还打趣她:“女子当习女工,你这般痴迷读书,莫非要做女博士不成?”
甄宓却一本正经地说:“女子当以史为鉴,从前人成败中汲取经验,方能贤德。”她的聪慧与主见远超同龄女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不断。老百姓没吃没喝,只能卖东西换粮食。甄家趁机收购了大量金银宝物,但甄宓却忧心忡忡。
她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对母亲说:“乱世藏这么多宝贝可不好,有钱容易招来灾祸。
现在大家都挨饿,咱应该把粮食拿出来救济邻居。”家里人听了她的话,开仓放粮。甄家不但没在乱世中遭殃,还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甄宓长大后,容貌秀丽,聪明贤惠,名声远扬。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将她许配给二儿子袁熙。甄宓在袁家对公婆特别孝顺,是个标准的好媳妇。
然而,建安九年,曹操攻破冀州邺城,曹丕第一个冲进袁府,看到甄宓后,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马上就想娶她。还有说法称,曹操攻打邺城也是看上了甄宓,但被曹丕抢先一步。
甄宓嫁给曹丕后,深得众人喜爱。她先后为曹丕生下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对待婆婆卞夫人更是孝顺有加,关怀备至。
卞夫人以前日子苦,落下不少病根,甄宓在她生病时,又是喂药,又是照顾,还诵经祈福。卞夫人对她的评价极高,称赞她是“真孝妇”。
在后宫之中,甄宓不仅与其他妻妾相处融洽,还劝曹丕多娶几个好女人,多生孩子。她如此懂事,曹丕自然更加宠爱她。
然而,最是无情帝王家。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任魏王,继而称帝。后宫一下子新来了许多美女,如郭女王、李贵人、殷贵人等。
曹丕眼里便没了甄宓。甄宓心里委屈,难免说了一些抱怨的话。郭女王抓住这个机会,在曹丕面前说甄宓的坏话,还诬陷她用巫蛊之术诅咒曹丕。
曹丕一听,火冒三丈,直接下令赐死甄宓。更为残忍的是,甄宓死后被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据说这样是为了不让她的冤魂在黄泉路上诉说冤屈。
这么一个大美人,就这么没了,年仅38岁。她这一辈子简直太惨了:小时候没了父亲,年轻时被迫改嫁,中年失宠,最后还含冤而死。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她与曹植之间的一段传闻。传说曹植对甄宓一见钟情。甄宓死后,曹丕将其生前所用的玉带金笔枕送给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悲痛欲绝。回风地途中路过洛水,恍惚间甄宓踏波而来,于是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绝美词句,将对洛神的倾慕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许多人认为曹植笔下的洛神正是以甄宓为原型,这篇赋实则是曹植对甄宓倾慕已久的情感抒发,是他对嫂子隐秘而深沉的爱慕之情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