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钢铁先驱 > 922血腥史册

922血腥史册(2 / 4)

“那场战争的伤亡,根本无法算清。”她的声音低沉下去,沉入水底的石头也不过如此,“有人说全国一半的人都死了,那或许是绝望中的夸大,但五分之一是有的。

你知道吗?每两个成年男人里,就有一个死在战场上、饿死在逃难路上,或是被瘟疫夺走性命。那些曾在田埂上唱歌的农夫,在作坊里打铁的工匠,都成了史书上冷冰冰的数字。”

“而现任的阿哈德尼亚王室,就是从这些烧焦的灰烬里爬出来的胜利者……”她顿了顿,语气里裹着一丝说不清的复杂,“先前的皇室成员,一个都没剩下。”

“他们的祖先,原本只是阿丹王室的管家,一个给国王整理书房、管理酒窖的角色。”伊纳亚夫人的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当大部分皇室成员领兵在外与‘叛军’厮杀时,一场致命的瘟疫突然闯进了首都。

它专挑皇室血脉下手,如精准的刽子手,剩下的老弱妇孺几乎死绝,这才让托勒密的祖先以‘辅佐幼主’的名义,当上了摄政。”

“然后呢?”她冷笑一声,那笑意里藏着刺骨的嘲讽,“他们用‘意外’除掉了最后几个皇室男丁——有的‘失足’坠崖,有的‘误食’毒蘑菇,有的‘病逝’在睡梦中。

最后,他们以‘与皇室沾亲带故’的名义,凭着手里握着的首都兵权,顺理成章地戴上了那顶沾满鲜血的王冠。”

伊纳亚夫人的话音落下,书房里静得能听见烛火跳动的声音。亚历山大感觉下颌的肌肉绷得发紧,他拼命压下嘴角的抽动,才没让疑惑和震惊写在脸上。

前半段的苦难他信,那些废墟和白骨不会说谎;可后半段的“巧合”,却像一根刺扎在心头——一场瘟疫,偏偏在皇室最虚弱的时候降临;偏偏只夺走皇室成员的性命,而托勒密一家却安然无恙;偏偏在那之后,最后几个阻碍者都“意外”身亡。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恰到好处的“巧合”?

亚历山大几乎可以肯定,史书上记载的那场“瘟疫”,不过是某种更为险恶的阴谋的委婉说法。它被如此精心粉饰,给丑陋的真相披上一层华丽的丝绸也不过如此,无非是为了在史书的字里行间锦上添花,让那段不光彩的夺权之路显得名正言顺,也为了赋予现任统治家族更多站得住脚的合法性,让他们的王冠戴得更稳当些。

说到历史书籍,有一点不得不提——阿哈德尼亚人对他们的历史向来引以为豪,那份自豪刻在骨子里。他们总爱声称,自已拥有两千年不间断的记载,如奔流不息的长河,忠实地记录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小情。

也正因如此,即便心中对伊纳亚夫人所述的某些细节存疑,亚历山大也不敢轻易质疑那些书籍的真实性,毕竟那是一个民族引以为傲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伊纳亚夫人描绘的那盘权力棋局上,许多笔触确实真实得不容置疑。那场持续了六十年的大战确确实实发生过,其中许多血腥残酷的事件也确实令人毛骨悚然。

战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伤痕如此之深,深到即便过去了这么久,有时甚至至今仍清晰可见。例如,一些偏远的村庄,至今仍保持着被废弃的模样,断壁残垣在风中矗立,荒草没过了膝盖,寂静得能听到自已的心跳,俨然成了无人敢靠近的“鬼墓”,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亚历山大也曾出于好奇,尝试翻阅这段被人们反复提及的历史。可他没读多久,就无奈地放下了书。只因他发现,那些书页里充满了无休止的阴谋、层出不穷的诡计、背信弃义的背叛和错综复杂的政治伎俩,光是想要理清其中的脉络,记住那些缠绕在一起的恩怨,就已经让他头疼欲裂,仿佛有无数根线在脑子里打结。

最新小说: 太古蛮帝 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 我在锦衣卫开食堂 改修无情道后,师姐们馋哭了 娇客 捉妖 亮剑:钢铁雄心 野夫提刀录 亮剑:组织敢死队,我拿老李当诱饵 一命速通十二鬼月最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