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有前科的人在社会上面临诸多困境,监狱环境也有待改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正视并且逐步去解决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法律的底线,对犯罪行为姑息迁就。法律的制裁是一种威慑,它警示着人们不能随意触碰社会秩序的红线。”
“至于您提到的死刑、量刑差异、冤假错案等问题,不可否认,司法实践中曾出现过这些失误。但整个司法系统一直在努力改进,不断完善制度、提升人员素质,加强监督机制,尽可能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每一次冤假错案的纠正,都是司法进步的体现,虽然对受害者而言补偿或许来得太晚,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司法改革的决心和努力。”
“关于法官的态度问题,确实存在个别害群之马,但不能以偏概全。大多数法官都怀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公正的执着在履行职责。我们每天面对大量案件,压力巨大,但这绝不是忽视当事人权益、不认真对待案件的理由。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倾听每一个当事人的声音,探寻每一个案件背后的真相。”
“而对于社会各行业的不公平现象,这不是司法系统单方面能够解决的,但司法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挥引领作用。我们要用公正的判决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加公平、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就拿向慧的案件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味指责。司法工作者需要更加敏锐地察觉到案件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前介入,积极沟通,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这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心理疏导和帮扶机制。”
“我知道改变现状并非一蹴而就,前方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司法工作者坚守初心,每一个公民都积极参与监督,司法公正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今天您提出的这些问题,对我来说是鞭策,也是动力。我愿意从自身做起,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人性化的司法环境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沈凌汐一脸愤懑地大声说道:“哼!你说得倒是轻巧动听啊,但这些现象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它们广泛存在于各个角落,绝非个例那么简单!你所说的那些观点,不过仅仅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法官都会像你这般思考问题,如果所有法官都跟你持有相同的看法,那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不复存在啦!再者,你还提到了时间这个因素,可正是你们口中所谓的‘需要时间’成了你们敷衍了事、推诿责任的借口!然而,就在这段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又有多少无辜之人承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呢?他们的冤屈得不到伸张,正义无法得到及时的彰显,难道这一切就可以被轻描淡写地以一句‘需要时间’给掩盖过去吗?”
李亦雯目光坚定地看着沈凌汐,神色未改分毫,从容答道:“我明白您的愤怒与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的确让人心痛。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重重就选择悲观放弃,而应该积极面对。诚然,不是所有法官都能立刻达到理想的司法境界,但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问题并努力改变,积跬步也能致千里。”
“时间确实不是拖延的借口,每一个因司法问题受苦的人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但司法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谨慎规划、稳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我们不能让过去的失误成为阻碍进步的枷锁,而要将其化作前行的动力。就像此刻,我们站在这里激烈讨论,正是推动司法进步的一小步。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发声、积极行动,就能汇聚起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