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們倆也是這麽想的。等我這部新長篇寫完了,再想辦法調到燕京來。”
說到這裏,林朝陽的眼神掃過於華那張臉,於華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
說了這麽半天,林朝陽要再不明白於華的意思,就顯得是刻意為之,不想幫忙了。
“那……我幫你問問?”
於華眼中閃過喜色,“您要是肯幫忙,那就太感謝了!”
一旁的祝偉今天是來給於華助攻的,可惜林朝陽太通情達理,於華隻暗示性的提了兩句,他就答應了出手相助,讓祝偉沒了用武之地。
但祝偉還是高興的說道:“還是朝陽夠意思!”
於華現在是名滿全國的青年作家不假,不過想要跨區域調動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對林朝陽來說這件事就沒那麽複雜了,無非是打兩個電話。
見於華滿眼期待的看著自己,知道今天這事不給他點消息他肯定不放心。
林朝陽想了想,撥通了文協一把手馬烽的電話。
電話接通,馬烽聽到是林朝陽的聲音,很是高興。
林朝陽現在在國際上的名聲越來越大,時不時的就會登上國內媒體的頭條新聞,引發文化界和老百姓們的熱議,堪稱中國文學界的頭麵人物。
可惜最近這幾年他一直旅居香江,馬烽正愁找不到機會跟林朝陽拉近距離呢,沒想到林朝陽主動打來了電話。
聽林朝陽講了於華的事,馬烽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沒問題,這事包在我身上了。於華怎麽說也是我們國內優秀的青年作家,對他的工作安排,我們文協一定竭盡全力。”
“那就謝謝了,老馬!”林朝陽說。
“瞎!咱們之間的關係,還說這些幹什麽。”
馬烽的語氣親近,又問林朝陽:“我聽說你寫的那部《舌尖上的中國》在美國出版了之後可是相當受歡迎啊!”
“還不錯,主要是因為之前在《紐約客》發表過,有加成作用。”
“朝陽,過分的謙虛那就是驕傲了!新聞報的那些多,你當我是深山老林裏的人?
你的專欄可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銷量,應該說是你給他們雜誌加成才對。”
馬烽態度既熱情,又不諂媚,尺度拿捏的非常好,聊了好一陣才說:“年前開會,我聽人文社的程早春說,你這本書國內出版交給他們了?”
“是,就這幾天上市。”
馬烽笑聲爽朗,“好事,好事!國內的讀者盼了快半年了,總算是能看看你這本書的廬山真麵目了。既然出版了,那是不是得搞個座談會啊?”
說了半天,原來是在這等著林朝陽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