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人力有时穷
而在刘荣预想,或者说是展望当中,土地帝有制的进程,则大概率不会走向两个极端。
——消灭土地兼并,让全天下的农民,都不再变卖哪怕一亩地,是只存在于理想当中的极端乐观情况;
这种情况,刘荣可以笃定的说:只要老百姓还手握土地拥有权,就百分百无法达成。
除非土地帝有制,亦或是公有制彻底、全面落实,不再允许私人拥有土地;
否则,只要手里有能卖的地,老百姓就总会有或主动、或被动变卖土地的那一天。
至于另外一个极端——土地兼并达到巅峰,全天下的地都真的被刘荣,亦或后世的某代汉天子买下,也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因为按照前文所提到的,刘荣推行土地帝有制的整个运行逻辑,就不难发现:土地帝有制,是能够有效扼制土地兼并的。
在这套模式下,农民抗风险能力增高,变卖田产的频率、数量大幅降低,土地流通速度大幅放缓,最终导致土地兼并被显著扼制。
既然能扼制土地兼并,那自然,不止是扼制了土地被豪强、勋贵兼并;
也同样遏制了土地,被刘荣在内的往后每一代汉天子所兼并。
总结而言,就是土地帝有制的推行,将直接断绝特权阶级兼并土地的可能,并顺带着,严重阻碍‘土地帝有制’的真正形成。
原本,老百姓有极大概率、极高频率被豪强、官僚做局;
一旦被做局,就要损失几十亩地,甚至全部的一百亩地;
但刘荣推行土地帝有制后,豪强、官僚做局逼迫农民变卖土地变得无利可图,概率、频率便会随之无限趋近于零。
原先,一百个农民变卖土地,可能有九十九个都是被豪强联合官僚做局;
而在土地帝有制问世后,这九十九个人都不再会被做局,都不用再变卖土地。
即便是剩下的那一个并没有被做局,而是真的需要变卖田产应对危机的倒霉蛋,也不再需要变卖几十亩,甚至全部的一百亩地了,而是只需要卖几亩应个急。
卖出去的田,还会被刘荣借还给自己,继续免费种,生活完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绝不会因为这一次变卖田产的举动,而陷入‘田越少越穷,越穷越卖田,越卖田越少’的恶性循环。
总计而言,便是农民变卖土地的频率,将减少九成九以上;
变卖土地的数量,更是在九成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降低为原先水平的千分之一以下。
具体来说就是:原先,一个有一千户农民的乡村,每年都要有几十个幸运儿被豪强、官僚‘选中’,在豪强地主的巧取豪夺下,被夺走上万亩田产。
顾忌吃相、影响的豪强,或许会放低频率,隔几年来一次,并把目标数量压得低一些。
在意政绩的官员,也会约束当地豪强:别把事儿做绝;
——与其把十户农民手里的地清空,还不如把二十户农民的地各拿走一半,好歹得把这么一家农户留在县衙的户籍簿里。
可若是贪婪一点的豪强,外加放肆一些的官员,那几十年内把某个乡的地买光,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类似的事,在华夏历史上屡见不鲜,便是在当今汉室,也绝非不曾有过。
而在刘荣这手土地帝有制后,同样有一千户农民的乡,却是隔好几年,碰上天灾人祸了,才会出一个或几个倒霉蛋,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变卖三五亩地,以应对突发状况。
一千户农民,各拿着一百亩地,隔几年才有其中几户,变卖区区三五亩地;
哪怕是按这个乡,每年都有十亩地被变卖来算,一千户,总共十万亩地,需要足足一万年才会卖完。
一万年……
刘荣不知道一万年后的世界长什么样。
但两千年后的世界,刘荣是见过的。
如果土地帝有制,真能让汉家的土地兼并速度,降低到‘一万年后才会让底层农户无立锥之地’的程度,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基本不亚于土地兼并,被刘荣彻底消灭了。
好比一个人类,一天内喝五升水就会水中毒,却从来没人说过‘水本身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