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25章 华夏特有的忧患意识

第625章 华夏特有的忧患意识(1 / 4)

第625章华夏特有的忧患意识

或许有人会说了:粮食官营,老百姓怎么可能没感觉

稳定的粮价,极大限度的保障了底层百姓的生存,极大幅度的改善了底层百姓的生活,怎么可能会没感觉

举个例子,就不难发现这个说法,没有哪怕半点夸张的成分了。

——你是一个农人。

你祖父是关中人士,得太祖高皇帝赐田百亩,农宅一座,位于渭北地区。

到你这一代,一百亩地还完好无缺,每年都能稳定贡献三百五十石左右的粮食产出。

去掉十几石的农税,外加总价值十石粮食以内的口赋,每年秋收之后,你手里还能剩下三百多石粮食。

而秋收之后,是粮价最低的时候;

手里的三百多石粮食,你留一百多石过冬,凑个整二百石卖出去,换来的钱到来年开春,却只能买回一百石粮食,甚至更少。

等于说是你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被粮商动动手指头就抢走了一半。

但这笔账,你其实是一直都太在意的。

——因为秋收之后,你这二百石粮食,怎么都能以每石三十钱左右的价格,卖到六千钱的。

虽然开春之后,粮价就会大幅涨到五十钱左右,并一路慢涨到秋收之前的六十钱左右;

但至少这个冬天,你有留下来的一百多石粮食过头,手里还攥着六千钱。

开春了,这六千钱那是几百钱、几十钱的往外拿,一点一点消耗,直到秋收前消耗殆尽。

去年秋收后,粮食按什么价卖的、今年春夏秋三季,又是以什么价买粮食来吃的,你其实并不十分关注。

因为从来都是这个价。

秋收后,天地间都是农民收割的粮食,物以稀为贵,自然就卖不出价;

而开春后,一直到秋收前,粮食越吃越少、越来越稀缺,自然也就越来越贵。

尤其重要的是: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秋收后,不止你一家是按三十钱的价格卖粮,而是每一家农民都如此;

开春后,也不止你一家,按五六十钱每石的价格买粮回家吃。

大家都这样,那自然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日子还能过下去。

三百多石的收获,冬天吃一百多石,卖出的二百石,经一卖一买就缩水成一百石,也依旧勉强够吃到秋收。

虽然说,那一百石没有缩水的话,这一年就能有一百石粮食的盈余;

但没办法。

谁让你老农,没本事建造粮仓、存储粮食呢

老农都是这个命;

耕地种粮,劳作一年够吃一年,就已经很好了。

哪敢奢求能有盈余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刘荣推行官营粮米,达成粮食市场国有垄断的局面之前,底层农民对粮价的波动,其实是习以为常的。

老百姓早就习惯了在秋收后,以三十钱左右的价格把粮食卖出,再等来年,以五十钱左右的价格买回来吃。

只要维持这个范围——只要秋收后,粮价别跌破三十钱,以及开春后一直到来年秋收,两家别涨到七十、八十钱,老百姓就都是逆来顺受的。

最新小说: 穿越成为失落文明的监护AI 超自然事件调查笔记 让你拯救倒闭厂,你竟成世界首富 海贼:我可是王路飞呀 遮天之妖女请助我修行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李道安远伯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李道刘夫长 人在东京,从生活系职业开始 木叶:我宇智波,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