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刘盈绝嗣,第一顺位:父传子不成立;
——第二顺位:兄传弟,候选人分别为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最终,陈平、周勃为首的诛吕功臣集团,以‘更年长’‘更稳重’为由,选定了和吕太后没那么亲近的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太宗孝文皇帝。
至于彼时,一度以为自己已经稳坐皇位,最终却与大位失之交臂,以至于抑郁而终的齐王刘襄
按照这个顺位排序,齐王刘襄,作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和孝惠刘盈之间的关系,属于第一顺位父传子、第二顺位兄传弟、第三顺位侄传叔伯以后的,第四顺位:手足兄弟的儿子。
也就是说,当年,哪怕陈平、周勃等人并未因齐王刘襄兵强马壮,立之恐不好拿捏而将其排除出候选人名单,哪怕是按规矩排次序,齐王刘襄的传承顺位,也是非常的靠后。
——第一顺位的孝惠诸子,固然是被陈平、周勃人工排除;
——第二顺位的孝惠手足,还有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两个人选;
第三顺位,也就是孝惠刘盈的叔伯辈,当时也有尚在世的楚王刘交。
第四顺位,即刘盈叔伯的儿子们、兄弟的儿子们,刘襄也依旧不是唯一人选。
叔伯辈的儿子,有大伯武哀王刘仲家的儿子:羹颉侯刘信;
有二伯代顷王家的两个儿子:吴王刘濞、德侯刘广;
有四叔刘交家的儿子们,如刘富、刘礼等。
真要这么排下来,哪怕是在第四顺位,齐王刘襄的排序也不是稳居榜首的。
也就难怪最终,对陈平、周勃选定太宗孝文皇帝的举动,齐王刘襄再怎么不甘,也只能逆来顺受了。
——人家确实名正言顺啊!
——人家和嫡脉的关系,确实比你近啊!
人家小皇帝死了,皇位不给亲四叔,难道给你这个大伯家的堂兄
这特么眼瞧着都要出三服了……
所以说,诸吕之乱平定后,齐王刘襄错失王位,虽然核心原因是其兵强马壮,陈平、周勃担心不好控制,但从程序上来讲,齐王刘襄也同样不是最高顺位继承人。
选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才更符合程序。
反倒是齐王刘襄——如果陈平、周勃真决定扶立刘襄,反而还要再费一番功夫,想办法把刘襄的顺位往上抬。
比如,把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也搞死,让孝惠刘盈在‘绝嗣’后,进一步失去所有的手足兄弟……
总而言之,排在皇位传承第四顺位的齐王刘襄,哪怕是兵强马壮,也是无法反抗陈平、周勃‘迎立代王’的决定的。
自然,同样处于第四顺位的吴王刘濞,对刚入继大统的太宗孝文皇帝,也几无威胁可言。
因为齐王刘襄,仅仅只是第四顺位中‘未必独占鳌头’;
而吴王刘濞、德侯刘广二人,却注定是在这个第四顺位中,稳居倒数的存在。
没办法;
谁让他们的老爹:代顷王刘喜,有匈奴人兵临城下时,直接弃国而套的‘光荣历史’呢
老爹如此不中用,连带着,儿子们自然也就抬不起头了。
也正是因为吴王刘濞,有代顷王刘喜这么个丢人的老爹,反而更能让当年的太宗孝文皇帝,全无顾忌的亲近刘濞,将其视为自己在老刘家内部的坚实盟友。
因为没人愿意接受一个非高皇帝血脉、与老刘家嫡脉差点出了三服,而且祖上还有黑历史的远方宗亲诸侯,坐上汉家的皇帝宝座。
在这一点上,刘濞的优势得天独厚,也确实为刘濞在太宗孝文皇帝面前,赢得了许多其他诸侯想象不到的好处。
矿山开采权、货币铸造权,自然都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