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点。
——世人皆知,吴王太子刘贤,是被先孝景皇帝刘启尚还是储君太子时,一棋盘砸死在长安街头的。
却鲜少有人注意到:吴王太子,不在吴国好好呆着,在长安干什么
若说是做质子,那不应该老老实实呆在王府、驿站读书吗
跑上街头不说,还找储君太子下棋
下棋也就罢了,居然还出言不逊,把太子逼急眼了,不惜当街抡起棋盘砸死人
其实,稍微一想就不难得出结论:彼时的吴太子刘贤,其实是太宗孝文皇帝为了亲近吴王刘濞,而专门招来长安,和自己的太子刘启作伴的。
王太子给皇太子作伴,对于宗亲诸侯而言,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荣光,以及更直白的恩宠了。
当然,也未必就没有质子的意味在其中,但肯定是顺手为之,而非专门质子。
只可惜,太子启玩儿砸了。
所以,在孝景皇帝刘启看来,老刘家的未来,其实是和当年那场吴楚七国之乱息息相关的。
打不打的起来
打多大
打多久
结果如何
影响恶不恶劣、深不深远
每一个变量,都会影响孝景皇帝,对汉家未来的判断。
最终,吴楚之乱虽波及大半个关东,却也是堪称光速的三月而平。
叛乱彻底平定后,孝景皇帝或许就有把握,让汉家再传个七八百年了。
没错;
和太宗皇帝一样,仍旧是以宗周八百年社稷为展望,甚至是‘保守估计’的最低限度。
而到了刘荣,一切却都不一样了。
——刘荣很清楚,八百年的封建王朝,华夏只出了一个宗周。
历史上没出第二个,有刘荣乱入的这个时间线,也依旧不会再出第二个。
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仍旧会对华夏文明历史进程,发挥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甚至于,在刘荣有意无意间,为华夏文明‘提速’的前提下,为后人所熟知的三百年王朝周期律,很有可能会被缩短为两百年,甚至一百五十年。
还是那句话。
物极必反,月满则亏。
又有言道: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长久稳定的封建王朝,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并最终伴随着矛盾爆发而灭亡。
而征伐不休的乱世,也必定会在某个临界点,走向不得不统一、不得不和平的道路。
统一的基因,始皇帝已经为华夏文明注入。
刘荣要做的,则是为华夏文明,注入另外一个重要基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