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陛下这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古时的祭礼。”
“当今圣上,当真是仁君啊!”
心中对皇帝的认同再次提高,认为当今皇帝的种种作为,当真称得上仁君、圣君。
群臣大多是进士出身,都是儒家学子学过《论语》的,当然知道刘宗周说的克己复礼是什么含义。
在孔子的解释中,“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当今皇帝的作为,分明就是孔子所说的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皇帝都这样了,他们又如何不追随呢?
就算是对腊日祭祖不认同的,此时也只能追随皇帝的做法,拿着火铳去猎场上狩猎。
这些人的铳法有高有低,自然不可能很快都猎取到猎物。朱由检在观看徐森等人演示新研制的火铳后,见此情景又下了口谕,让群臣愿意留下的留下,自己只带着部分臣子去祭祖。
在一番庄严肃穆的仪式后,腊日祭祖典礼,方才算是完结。
不过这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明日腊月初九,朱由检还要祭祀英烈。
英烈纪念碑今年春天才开始规划,此时连拆迁都没有做好,自然是不可能建成的。不过京城却有文天祥的庙宇,是京师九庙之一,在顺天府学之西。
朱由检选择这个地方,祭祀文天祥等为华夏、为大明捐躯的英烈。并且在祭祀完成后,再次下达命令道:
“英烈捐躯报国,朝廷不能无视他们的贡献。”
“传旨,凡是愿意世代从军的英烈,世袭一级军士起。”
“英烈之后也要多加抚恤,允许他们免试进入军校,二十加冠前每月一石粮票、允许贷款购买。”
“吏员和朝廷企业招工,也要优先录取英烈后裔。”
这个措施,让在场的武将兴奋,围观的民众也是欢呼不已。
在今年实施义务兵役制,对军民户和民户也征发兵役后,很多民众就担心从军后死在战场在怎么办?对于服兵役的政策,有些人颇有怨言。
如今从皇帝口中亲耳听到对烈士的抚恤政策后,他们才终于感到安心:
知道在战场上死了也不怕,大明会养活他们的后代。如果狠下心来去当军户,更是能获得世袭军士、甚至世袭军官身份。
一些生活不怎么如意的民众,还起了从军立功的心思。觉得就算运气差不小心死了,也能为后代捞个烈士待遇。
京城各卫在各坊设立的募兵点,头一次出现了主动应募的人。京营也开始逐渐满额,为明年的大战准备足够的预备兵力。
朱由检的腊日祭祖和祭祀英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习俗也开始逐渐风行,成为冬天最大的盛事之一。
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这一日外出打猎,用猎物祭祀祖先,甚至去烈士陵园,祭祀认识或不认识的英烈。
大明的烈士陵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与陵园搭配的墓园,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丧葬习惯。越来越多的人葬在公共墓地里,在腊日这一天携带猎物祭拜祖先。
大明军队的军心,同样空前凝聚,战意也变得高涨起来。在知道自己死后不用担心后代后,很多知道明年将会有大战的将士,都在期盼明年的辽东大战。他们渴望建功立业,为后代博个富贵。就算不幸成为英烈,儿子也能凭此获得优待。
在辽东举行同样的祭祀英烈仪式后,很多之前怕死不打算参战的士兵,这时也被注入了勇气,主动请求参加明年的征战。整个辽东上下,开始新一轮调整,选拔出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草原上的满桂,则在这时迎来了建虏东归的先头部队,开启了装备新火铳后第一场大战。(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