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皇帝争领地,朱由检当然同意,他说道:
“都护府、还有海外督抚管辖的军民府和卫所土地,都属于大明帝国领土。”
“大明帝国境内不分封,长城三百里外和海外,允许分封出去,由都护府或总督巡抚治理。”
“这些地方的主官由九卿廷推,所辖藩属受理藩院监管,由理藩院官员在这些地方做属官。”
“涉及藩属的事务,必须由理藩院官员副署,符合宗藩规矩。”
以此解决理藩院和枢密院的争议。
黄立极是没胆子反抗皇帝的,但是他也得为理藩院争夺权力,脑筋转动说道:
“自贸区没有卫所、也不用派遣政务官员,应当归属理藩院。”
“这些地方是藩属还是大明帝国领土,恳请陛下决断。”
朱由检想着这些自贸区的作用,思索之后说道:
“自贸区仿照藩属评定星级,具体是哪一星按其人口、实力和上缴的赋税决定。”
“它们由自贸区居民组建议会自治,受理藩院和当地所属督抚、藩属监管。”
把自贸区作为共同管辖的土地,没有划入大明帝国里面。
不过大明帝国派遣的督抚是能监察它们的,对各个自贸区也有一定影响力。
朱由检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多设些自贸区,让设立自贸区的藩属减少抵触情绪。
他对在海外扩张直辖领土是不怎么热心的,因为他知道以现在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根本管不过来。
成宣之后大明在海外设立的巡检司等据点逐渐消失,就是因为无法维持长久的控制力。
有鉴于此,朱由检倾向于把海外分封,只在重要地方设立卫所和军民府,作为大明帝国的直辖土地。
自贸区则作为类似租界的地方让居民自治,大明维护它们的地位,方便大明公民通过自贸区自由贸易。
这些划分出来后,群臣开始认识到帝国和天朝的不同,更加认识到理藩院的权力。首辅韩爌不满道:
“陛下,朝廷治理天朝,陛下治理帝国之外的地方为何专用理藩院?”
“臣等身为朝廷大臣,理当辅佐陛下治理整个天朝。”
朱由检一时语塞,眼看群臣纷纷这样说,只能向他们道:
“贵族议会都被纳入国会了、理藩院也是朝廷五院之一,朝廷自然可以治理藩属。”
“只不过藩属的情况复杂,需要理藩院专理。”
“如果你们有想法,可以通过朝议、廷议,向朕提出建议。”
对群臣稍作让步,却仍旧没有把理藩院让出去。群臣想要干涉理藩院,只能通过天子。
朱由检仍旧掌握着对理藩院直接下旨的权力,不需要通过内阁和六科。
这是之前他许诺不随意用中旨时争取的,韩爌等大臣想要推翻,都没什么底气:
如果他们敢强逼朱由检放弃这一点,朱由检就敢放弃之前的约定,再次使用中旨。
以他现在的威望,估计很多武将和地方官员,都会接受中旨。那些有密折奏事权力的官员,甚至会悄悄接受旨意。
所以争论之后,朱由检还是保住了理藩院控制权。他以天子的身份,授与理藩院管理藩属的权力。
当然,理藩院需要其他衙门的配合,朝廷各机构对于理藩院,也有一定影响力。
同时,朱由检也决定了大明朝廷直接管辖大明帝国,不会因为分出帝国,再建个帝国政府出来。
大明天朝的核心区域,仍旧由朝廷官员治理。
地方官员则是大明帝国的官员,他们对于帝国之外的藩属,没有干涉权力。
天朝、帝国、藩属等概念,逐渐明确划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