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起宗就不想儿子打上藩国烙印,只能去争抢开放给藩属的职位。
冒辟疆也知道这里面的敏感,点头道:
“孩儿记得!”
“一定会首先效忠大明皇帝。”
“只是着脱夷入华可不等人,孩儿总不能考上进士才去帮他们?”
冒起宗皱眉想了一会儿,说道:
“无妨!”
“你直接以译字生的身份去理藩院做吏员。”
“然后为父再帮你运作一下,派去朝鲜世子那边。”
“这样你就是朝廷派去的,有个正经身份。”
冒辟疆听得老大不乐意,因为他并不愿意做吏员。
在大明这个身份是被歧视的,也就是当今皇帝登极后好了一点,吏员得到了升为官员的机会。
不过他们在官场上同样备受歧视,当了官也多是底层官员。
冒辟疆不情不愿道:
“吏员就不必了吧!”
“孩儿只要不认朝鲜世子为主公即可。”
“这样就不会成为他的人。”
冒起宗指着他的鼻子,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你啊!还是不知道宦海险恶。”
“这事情是你能说清的吗?”
“只要朝鲜世子给你个官身,你就被打上了他的烙印。”
“听为父的,去理藩院任职,争取以优秀吏员身份,被特赐元士出身。”
“然后再争取考上庶吉士,成为真正翰林。”
这才是他的打算,以吏员身份,获得特赐元士的机会。
冒辟疆听明白后,才恍然道:
“原来父亲想的是这样。”
“元士能考庶吉士吗?这件事情定了?”
冒起宗捻须说道:
“皇上说是把这件事交给了钱牧斋,其实对这件事很关心。”
“《蒙元史》的修撰,就任命了陈子龙、艾南英为校勘官,这在以前只有翰林院官员才能担任。”
“现在皇上这样任命了,说明朝堂上若是不通过,皇上就会把正九品侍书当作翰林院官员。”
“元士能考庶吉士,基本已成定局。”
冒辟疆闻言恍然,明白了艾南英这些日子为何乐呵呵地宣扬华夷之辨——
不需要担心会试的他,可不有闲心宣扬学问吗?
再想到只比自己大了三岁的陈子龙,他的心中更是有了紧迫感:
同龄人都如此优秀,自己如何能耽误时间?
现在官场上实行磨勘法,可不能一直落在别人后面。
——
商定了如何行事后,冒起宗很快帮助冒辟疆,获得了理藩院吏员身份。
此时的理藩院,仍旧有很多官员缺失,更别说是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