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冒辟疆这样秀才出身的吏员很是欢迎,更别说翻译学堂还是理藩院和太常寺共管。
冒辟疆翻译学堂学生的身份,对他们来说就是自己人。谋求个吏员身份,简直轻而易举。
冒辟疆得偿所愿在内藩部任职,成为内藩部长随员。
此时的内藩部长是庄廷臣,他原是广东按察司按察使,曾被评为天下清廉第一。
朱由检因为他清正廉洁,又曾在礼部任职,在孔贞运被调任黑龙江巡阅使后,把他调到理藩院任职。打算观察一下,是否能担重任——
他对清廉的官员,向来是很看重的,因为这在大明非常稀缺。
尤其是庄廷臣曾经反对建生祠,这在魏忠贤当政的时候非常了不起。如今魏忠贤倒台,理应赏功升迁。
庄廷臣今年已经六十三岁,没料到还有来朝廷任职的机会。
他在担任内藩部长后颇是兢兢业业,虽然没有前任内藩部长孔贞运评价高,却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赞许。
庄廷臣的追求自然不止于此,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按照当今皇帝的用人习惯,最多也就干到七十岁。想当卿相的话,只有这几年的机会。
所以他必须努力立功,以便能获得皇帝赏识,成为六部尚书或掌院。
看着冒辟疆呈上来的教化朝鲜脱夷入华的提议,庄廷臣敏锐认识到,这就是自己寻求的立功机会:
“皇上之前把朝鲜、蒙古等地定为内属外藩,和内藩划在一起。”
“但是内属外藩有什么要求,和真正的内藩有什么区别,却没有完全定下来。”
“你这个脱夷入华好啊!至少要成为半华半夷,才能担任内属外藩国君。”
“这件事你就放手做,本官全力支持。”
“若是能够立功,定举荐你元士!”
冒辟疆欣喜地道:
“有庄部堂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
“现在最迫切的,是把什么是半华定下来,半华之君和半华藩属,都有什么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对朝鲜进行教化,让他们脱夷入华。”
庄廷臣想了一会儿,却是不得要领。
毕竟他现在年纪大了,很多思路比不上年轻人。
他对皇帝的重制礼乐虽然支持,但是有些地方,却真的无法理解。
所以,他找到理藩院掌院黄立极,请求觐见皇帝商议。
朱由检见到“脱夷入华”四个字,心中觉得很是有趣。
历史上这是日本江户幕府一直追求的,后来华夏文明衰落,转变为“脱亚入欧”。
现在朝鲜要脱夷入华,他自然是欢迎的。这代表中华文明,对周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他在琢磨之后,向黄立极等人道:
“半华之君,首先要遵从中华之礼。”
“即使不完全遵循大明礼法,也至少不会违背。并且积极推行教化,把子民教化成华人。”
“你们可以具体摸索,把相关要求提出来。”
让黄立极根据元世祖、孝文帝等半华半夷君主的作为,定下半华之君的标准。
至于半华之国,要求就更高了,朱由检道:
“半华之国,朕以为要有一半、至少两三成子民是华人,使用汉语汉字,认同自己是大明公民。”
“现在朝鲜的大明公民大概有两三成,都是捐纳获得的。”
“让朝鲜国王首先教化他们,让他们成为合格公民。”
“按照教化进展,为半华之国划分不同的等级。”
吩咐理藩院帮助朝鲜国王推行教化,把那些心向大明的人,真正教化为华人。(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