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07章 投资糖厂的想法

第307章 投资糖厂的想法(1 / 4)

新的一年来临(1936)。

春节刚刚过,也就是在1月下旬,陈光良便朝着川蜀赶去,考察制糖产业。

他在心中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川蜀建一座真正意义的‘机制白糖’工厂,和配套的酒精工厂;

而在此前,川蜀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的‘机械化白糖工厂’,最多也就是‘半机械化白糖工厂’。

陈光良也是盘算了一下,预计投资在500~600万大洋,但如果一切顺利,在1940年收回成本毫无问题。但对抗战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白糖和酒精可是战略物资。

去川蜀的交通,采取的是先火车到武汉,再乘坐民生公司的江船前往川蜀。

“陈先生,久仰久仰!”在民生公司的江船旁,其董事长卢作孚已经在等候陈光良。

这一次,两人会在船上会晤,交流一些心得,其实也是卢作孚陪同陈光良入川。

“卢先生,我也是很久仰你的大名。”

一见面,两人就非常客气和友好的打招呼。

随后,陈光良还为卢作孚介绍道:“他们是我这次的随行人员,这位是甘蔗专家徐才进,这位是制糖专家曹铭先”

卢作孚恍然大悟,说道:“看来川蜀的白糖产业有救了!”

陈光良客气的说道:“川蜀的白糖,一直非常利害,内江的白糖产业,更是享誉‘糖城’的美誉。”

卢作孚邀请陈光良等人上船,并在一旁摇头说道:“陈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从粤省白糖产业崛起后,川蜀的白糖产业便在粤糖,以及洋塘的打压下,逐渐萎缩。毕竟整个川蜀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机制白糖,内江上千家白糖产业都是手工白糖产业,生存压力大。”

这,这是陈光良不太清楚的事情。

粤糖崛起后,洋塘也只是减少了输入,但实际上洋塘依旧占据着一定的份额,特别是走私洋塘。比如原来一年可以进口1亿大洋的洋塘(不是每年都进口那么多),后来洋塘一直维持在1000~2000万大洋的输入,多以走私为主。

陈光良原本以为,川蜀白糖由于地势的原因,洋塘很难输入,没想到这两年情况反而比较严重。

“川蜀为什么不自己发展机制白糖产业?”

卢作孚摇摇头,说道:“具体我不太清楚,但听说一家机械制糖工厂,动辄投资数百万大洋,仅这一点,就怕是吓住很多人。”

陈光良点点头,别说一个川政府,就是南鲸政府也不敢轻易投资一家数百万大洋,本来就到处缺钱。

更何况,经验是最重要的,陈光良这次来川蜀考察,是将原来的‘制糖元老们’全部喊来帮忙,没有他们,陈光良也不敢轻举妄动。

很快,江船开始沿着长江中上游路段,朝着川蜀走去。

陈光良和卢作孚坐在一个好位置,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着两岸的景色。

卢作孚喝上一口茶,随后朝着窗外望去,得意的说道:“这长江虽然不及大海辽阔,但这两岸的景色,以及长江要道的重要性,也是不输大海的。陈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陈光良看着外面的景色说道:“长江,我对长江的感情,不若卢先生你。长江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但一定是在运输上,贡献最大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虽然是世界上第一、第二的河流,但长江对一个民族的贡献,是这两条河远远不能相比的。”

卢作孚也兴奋的说道:“对,陈先生说的太对了,长江不仅养育着大量的子民,更重要的是它交通,它能容纳的船只,真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太重要了。”

最新小说: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弑神之力 开局一首天下,塌房歌手引爆乐坛 带着Tom勇闯霍格沃茨 装甲师:开局校花错拿我甲斗腰带 绝世龙婿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快穿:男主都对她一见钟情 医武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