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子来兼任内阁首辅,这事,朱元璋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
内阁首辅位高权重。
当然,再位高权重的内阁首辅,那也没有先前中书省和丞相制度都在之时,丞相手里面的权柄大。
哪怕张居正这种,都远远比不上如今已经丞相。
但是,内阁首辅发展到后面,权柄相对而言,还是不的。
现在,内阁才设立,又有自己这等强势的皇帝在。
内阁翻不出太大的浪花来。
但是,在今后内阁的权力肯定会逐渐变大。
还能有一定的,丞相的权力。
尤其是碰上那些能力强,手段高明的内阁首辅之时,必然会如此。
内阁首辅的位置不仅重要,而且还特别的锻炼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这边把太子任命为内阁首辅,倒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位置,每日都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政务。
想要当一个好皇帝,之前没有任何的相关经验,突然之间就上手肯定是不成的。
对政体的运行,以及各种政务的解决方法都不熟练,乃至于都不了解。
那想要将之做好,肯定不容易。
就算是一些天赋异禀之人,那大多也都需要前期吃些亏,摔打一些之后,才会迅速的成长起来。
但,若是让储君在当皇帝之前,先多多接触政务,知道民间疾苦,知道政体是如何运行,又该如何处理政务等等。
做好了这些之后,那么在今后再当皇帝了,很多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明白官场当中的许多弯弯绕,今后那些当臣子的,再想要去糊弄当皇帝,把皇帝当成傻子来哄,就没那么容易。
哪怕是中人之姿,在经过了这样的一番,堪称题海战术一样的锤炼之后,都不会太废物。
多少能拿得出手,做个守成之君。
而且,首辅这个位置,也确实是重要。
让亲儿子去做,那肯定要比交给别的人更加放心。
也更加有利于权力的集中。
不仅是朱标,朱元璋还决定,今后自己大明的储君,当皇帝之前必须要做一些时间的内阁首辅才可以。
当然,正常情况下是如此。
可若是在今后,遇到一个不争气的人当皇帝,死的太早,儿子还没成年,人就没了。
就比如朱瞻基那样。
导致出现了少年皇帝。
那这事儿就只能另算了。
他也只能选择相信后人的智慧。
反正他这个当祖宗的,都已经尽可能的,把各种事情都给做好了。
到后面再闹得一团糟,他这边也一样是无能为力。
人不是神明,不可能还能管到,自己死后的一百年之后的事。
有些事只能是尽力而为,仅此而已。
听到朱元璋的这个任命,在场群臣并不意外。
朱元璋对于朱标有多么的信任,为了培养朱标,又都做了多少的事,费了多少的心血。
他们是有目共睹。
此时,会让朱标担任内阁首辅,再正常不过。
现在,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内阁次辅,以及其余的内阁成员由谁来担任。
并且,在这上面又有什么样的规则。
看得出来,今后这内阁必然是非同一般的机构。
哪怕皇帝,内阁只是负责给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并不直接统领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