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32章 郯侯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第232章 郯侯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5 / 6)

打手可以理解,边地哨兵又是什么?

乌桓人要分成两部来看,

一部便是李翊所在的三郡乌桓。

这些乌桓人生活在汉地,基本上已经接受了汉化,不再单纯依赖于游牧的方式生存。

另一部则是塞外乌桓。

这一部的乌桓,位于三郡之外,至今依然保持着游牧的生活。

塞外乌桓充当监视匈奴人的边境哨兵角色。

而三郡乌桓则负责监视塞外乌桓。

汉人又设置了护乌桓校尉,用来监视三郡乌桓。

套娃了属于是。

正是考虑到三郡乌桓人口基本上已经汉化,同时它的地理位置,又起到监视塞外的作用。

李翊才许下要开发辽地三郡的承诺。

里正闻言,俯身下拜:

“若能见到那一天,老朽死也瞑目矣!”

李翊扶他起身,命将军中食物分给临渝百姓,然后召集诸将,征询大伙儿的意见。

到底是向东走滨海道,还是向北走卢龙口越白檀之险。

鲜于辅、阎柔分析道:

“目今春雨连绵,滨海道道路难行,但距柳城最近。”

“若向北走卢龙口,则饶远路,少说多走两百里路。”

两人将这个选择题重新抛回给了李翊。

因为这种大事,只能由李翊这个最高领导人来拍板,来承担责任。

他们两个“向导”是不敢替李翊做决定,更承担不起失败的责任的。

所以二人只分析了两条路的利弊,至于这么选。

……还是老李你自己决定罢。

李翊负手沉吟,登到一处石头之上,眺望过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遂忙问众人道,“此何地也?”

鲜于辅、阎柔答曰,“此碣石山也。”

碣石山?

望着脚下的碣石山,李翊便想起了那句名诗: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望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景象。

李翊心中也是豪情顿生,乃下定决心,谓众人道:

“……善,翊以为不妨走卢龙口!”

“今胡虏之将以我大军不得通滨海道,而停止进军。”

“若我军果真撤退,虏将必然懈怠,松弛无备。”

“绕路卢龙口,出空虚之地,虽然绕远,然可袭其不备。”

“若是功成,蹋顿之首可不战而擒也。”

众人见李翊既已敲定了最终方案,乃纷纷从命。

大军即刻调头北上,往卢龙口进发。

临行前,李翊又专程命人在滨海道入口,立下一碑。

碑上高书十六字。

“方今雨季,道路不通。”

“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意思是告诉乌桓人,现在这条道路走不通,我们要等到秋冬时候再来。

这确实有点儿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若换作是中原其他诸侯,李翊可不会多此一举。

可面对“耿直”的乌桓人,李翊偏要设下一碑,使乌桓人自疑。

大军正式绕过卢龙口,往柳城进发。

由于是一条废弃道路,李翊足足要走五百里废路。

当然了,不比历史上曹操丢弃辎重弄险,差点儿死在半路上。

那时的曹操属于是只要输了,就回不去了。

而李翊更加求稳,后勤民夫正在路上源源不断的赶来。

不过由于道路艰险,用到的民夫、消耗的粮草也开始翻倍。

所以即便没有后顾之忧,输了也不至于赔上身家性命,但也不能随便浪。

还是要尽快结束乌桓战事。

……

辽西郡,柳城。

此时的蹋顿,正在柳城纠集人马,随时准备南下,帮助袁氏收复冀州。

忽有一哨骑飞马赶至。

“——报,禀大王。”

“西北方向,出现了大量汉人军马。”

什么!?

蹋顿闻得此言,惊诧不已。

“汉人难不成是长翅膀飞过来的?”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